English

中美高校中文教师联盟研讨会(2024)

组织单位

厦门大学


厦门大学(Xiamen University),简称厦大(XMU),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办,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也是一所与中国共产党同龄的大学。在建校10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学校发来贺信。贺信指出,厦门大学是一所具有光荣传统的大学。百年来,学校秉持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的立校志向,形成了爱国、革命、自强、科学的优良校风,打造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和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作出了积极贡献。

学校发挥侨、台、特、海区位优势,彰显海峡、海丝、海洋办学特色,先后进入全国重点大学、“211工程“985工程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学校建有思明校区、漳州校区、翔安校区和马来西亚分校,设有6个学部、34个学院(直属系、直属中心)和17个研究院,形成了覆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12个学科门类的学科体系,设有36个博士后流动站。2022年,学校入选国家公布的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化学、生物学、海洋科学、生态学、统计学、教育学共6个学科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在全国新一轮学科评估中,高峰学科、优势学科数量实现倍增,取得历史最好成绩。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近3000人,其中,教授、副教授占比74%。共有两院院士35人(含双聘18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4人,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4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56人,国家级领军人才179人次,国家级青年人才223人次;国家创新研究群体12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项目2项、教育部创新团队9个,国家级教学名师6人,涌现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教育世家、全国杰出教学奖等一批师德典范。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育人成效显著。建校以来,已先后为国家输送了50多万名优秀人才。现有在校学生46000余人,其中本科生21000余人、硕士研究生19000余人、博士研究生5700余人。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等教育内部质量保障优秀原则和创新实践研究典型案例,是中国也是东亚地区唯一入选高校。学校以第一完成单位获2022年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2项。8个学科入选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11个专业(13个项目)入选教育部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64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72门课程入选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学校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2门课程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现有6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学校入选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教育部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46名教师入选2018-2022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

学校坚持四个面向,以有组织科研推进有组织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现设有300多个研究机构,其中国家(全国)重点实验室6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5个,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2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国家高端智库(培育)1个,教育部集成攻关大平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6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教育部研究创新中心1个,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5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药监局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能源局创新研发中心1个。学校牵头发起的海洋负排放国际大科学计划被纳入联合国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行动方案,成为碳中和领域我国第一个获联合国批准的国际大科学计划。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构建高水平国际化办学新格局。已与境外270所高校签署了校际合作协议,与54所世界知名高校开展实质性交流合作,牵头发起成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大学联盟。学校贯彻落实中央支持福建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的战略部署,积极推进两岸高等教育融合发展,打造台湾师生登陆第一家园,已成为台湾研究的重镇和两岸学术、文化交流的前沿。学校积极参与国际中文教育工作,已在五大洲12个国家建设14所孔子学院、1所中国语言文化研究中心和42所附属孔子课堂,是双一流建设高校中承建数量最多、孔子学院分布最广的中方合作院校之一。20139月,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获批建设,成为第一所也是目前唯一一所由中国双一流建设高校全资设立的、具有独立校园、开展多学科多层次办学的海外分校,被誉为镶嵌在一带一路上的一颗明珠;已开设23个本科专业、11个硕士专业、6个博士专业,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在校生7100余人、教职员工500余人,生源主要来自一带一路沿线的4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239月,学校胜利召开第十二次党员代表大会,明确到2035年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到本世纪中叶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的两步走战略安排,提出建成中国高等教育东南中心、与时俱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目标。面向新征程,厦门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贺信精神领航,牢记嘱托、勇担使命,奋力谱写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厦大篇章,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厦门大学国际中文教育学院/海外教育学院


厦门大学国际中文教育学院/海外教育学院创建于1956年,历经华侨函授部、海外函授部、海外函授学院、海外教育学院、海外教育学院与国际学院合署等不同时期。202010月,为积极把握国际中文教育的新机遇,学校将海外教育学院与汉语国际推广南方基地/孔子学院办公室合并,学院更名为国际中文教育学院/海外教育学院。经过60余年的发展,学院已经形成了汉语国际教育与文化传播并重、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兼备、面授教学与远程教育并举、理论研究与应用开发并行的特色,同时承担我校14所共建孔子学院和1所中国语言文化研究中心的管理与发展工作。学院现设有华文系、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汉语国际推广南方基地、港澳台侨先修部等机构,是国家语委汉语口语水平考试和汉语水平考试考点。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63人,其中副教授以上25人,青年教师占比接近一半。学院加强对在职教师的培养,不断壮大队伍并提高队伍专业水平。绝大多数专任教师有在国外留学进修和从事汉语教学、师资培训工作的经历。通过高质量、高水平的师资培养,学院全方位推进学科发展、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形成了一支学科结构完备、人才梯度合理、素质过硬、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影响力不断提升。

学院教学类别和层次多元化,从来华留学的汉语本科生、长短期进修生及海外远程教育本科生,到语言学专业硕士生、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生、对外汉语教学双学位,到孔子学院中外方院长、汉语教师、志愿者岗前培训等,学院着力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热爱国际中文教育事业,能胜任国际中文教育各种任务的复合型专门人才,同时以共建孔子学院为支点拓展国际中文教育广度深度,65年来,共培养了约6万名各类人才;我校共建孔子学院海外注册学员逾20万。此外,学院下设台港澳学生先修部至今已有27年历史,升学率均在95%以上,在社会上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是厦门大学联系和服务广大港澳台侨胞的纽带与桥梁。

学院教师积极承担各级各类科研课题,围绕开设专业与课程,突出海外教育特色和应用性,持续开展科研工作。近十年来,正式出版编著28部,在国内外发表论文600多篇。学院积极搭建学科交流平台,主办《海外华文教育》等学术期刊杂志,在国内业界具有较大影响。

学院以服务于国际中文教育和孔子学院建设为目标,下设厦门大学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Xiamen University Center for Language Education and Cooperation),致力于推进以孔子学院为载体的国际中文教育,服务五大洲14所厦门大学共建孔子学院管理与发展,与国内外兄弟院校开展中外语言交流合作,建设中外语言交流合作示范基地,共同搭建学习语言、交流文化、推动校际间全方位合作的平台。

国际中文教育学院/海外教育学院正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理念先进、特色鲜明、示范引领的知名高水平国际中文教育机构,旨在加强教育对外开放,助推中文和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为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和中外人文交流贡献积极力量。


魅力闽南


(一)厦门

厦门市,简称,别称鹭岛,是福建省辖地级市、副省级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经济特区和东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港口及风景旅游城市。厦门与漳州市、泉州市相连,下辖6个区,总面积1700.61平方千米,常住人口530.80万人。

厦门作为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闽南的海岸线上。她既有大海的广阔与深邃,又有山峦的秀美与灵动。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自然的神奇与美丽,也可以领略到人文的厚重与深邃。

鼓浪屿一半山川湖海,一半人文历史。鼓浪屿海礁嶙峋、岸线迤逦,峰峦叠翠、街巷纵横,荟萃了上千幢风格迥异中西合璧的建筑,享有万国建筑博物馆之美誉,又因岛上音乐人才辈出,也被称为钢琴之岛、音乐之乡

集美学村是集美各类学校及各种文化机构的总称,位于集美区,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13年始捐资创办,包括集美幼儿园、集美高中、集美大学等众多教育机构。除教育机构之外,这里还有嘉庚公园、陈嘉庚纪念馆、陈嘉庚故居等建筑。这里既是钟灵毓秀之地,又是凝集众美的观光风景区,其建筑融中西风格于一炉,体现了典型闽南侨乡的建筑风格。


(二)泉州

泉州,福建一座枕山面海的宝藏小城,闽南文化的发祥地。有着丰富且悠久的文化底蕴,被誉为“世界宗教博物馆”,全城遍布22处世界遗产点,是中国唯一一座世遗古城。马可波罗称它“光明之城”;朱熹赞它“此处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余秋雨评它“像是听到了历史的回响”。联合国唯一认证的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更是它著名的城市标签。

自宋元时期,泉州便通过这条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流的海上要道,与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贸易往来,东西方文化在此碰撞、交融。而随着唐时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泉州作为其重要港口,一跃成为“东方第一大港”。

漫步泉州,可见关帝庙、真武庙气势恢宏,江口码头千年古色依旧。现代港口船舶络绎不绝,旅人来往交织。从彼时的“大批商人云集,货物堆积如山”到如今的“红砖古厝,烟火人间”,这座兼容并包的千年古港,见证了海丝之路的繁荣,也拥抱着世界变迁。

西街是泉州最古老的街道之一,也是泉州的文化中心。西街上有着各式各样的古建筑,如钟楼、开元寺、清真寺、天后宫等,展示了泉州的多元宗教和民族风貌。

开元寺是泉州最大的佛教寺院,也是中国最古老的寺院之一。开元寺始建于唐代,历经了宋、元、明、清等朝代的兴衰,是泉州的历史见证。开元寺的建筑风格兼容了汉、唐、宋、元、明、清等各个时期的特色,是中国建筑史上的一座宝库。开元寺的佛教文化也十分丰富,有着许多珍贵的佛像、经文、法器等,是佛教信徒的朝圣之地。





友情链接

中国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新店镇翔安南路厦门大学翔安校区坤銮楼(主楼群二号楼) 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 361102

电子邮件:oec@xmu.edu.cn(招生) oecbgs@xmu.edu.cn(办公室) 网站:http://oec.xmu.edu.cn/

电话: +86 (0)592 2186211 传真: +86 (0)592 2093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