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基本信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中文姓名:常大群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籍 贯:山东泰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性 别: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最后学历:历史学博士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毕业院校:南京大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职 称:教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研究方向:对外汉语中国文化教学、中国哲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承担课程:中国文化、中国思想文化研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电子邮件:changdaqun@xmu.edu.c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个人经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988年在曲阜师范大学历史系本科毕业,获历史学学士学位。 1994年考入山东大学历史系,师从乔幼梅教授学习中国经济史、思想史,1997年获历史学硕士学位。 1998年入南京大学历史系学习,师从陈得芝教授,研究道教、儒学史,获历史学博士学位。 2002年2月调入厦门大学,现为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教授,新汉学中方博士导师,国际汉语教育、对外汉语教学、汉语国际教育、中国文化传播、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硕士生导师。先后赴澳大利亚RMIT大学、墨尔本大学,日本筑波大学短期访问、交流,赴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教授汉语和中国文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论文著作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学术专著 1、中国文化,山东友谊出版社,2010年04月; 2、全真脊梁-丘处机大传,宗教文化出版社,2011年5月; 3、全真七子与齐鲁文化,齐鲁书社,2004年12月(合著); 4、对外汉语教学与中国文化,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年09月; 5、道教与中国养生智慧,东方出版社,2008年12月(合著); 6、当代中国文化,厦门大学出版社,2015年。
学术论文 1、孔子学院与中国文化传播,光明日报,2010年04月; 2、混元气在道教修炼中的意义,世界宗教研究,2009年06月; 3、混元体:道教精气神论的逻辑发展,中国哲学史,2009年。 4、道与仁,光明日报,2009年05月; 5、清静家风:王重阳与全真七子的丹法关要,宗教学研究,2009年03月; 6、试论汉语言的文化特性,海外华文教育,2008年12月; 7、全真道诗词中的清静丹法,道学研究,2008年12月; 8、泰国各级学校汉语教学情况的调查,海外华文教育,2008年09月; 9、汉语的中国文化基础,海外华文教育,2008年06月; 10、中国传统文化的圣人观,齐鲁学刊,2007年03月; 11、试论以新圣贤作为大学生人生目标的意义,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6年。 12、《磻溪集》的修道养生艺术世界,道学研究,2006年12月; 13、古典小说中的道教养生世界,道学研究,2005年11月; 14、中国文化的道德观_兼论与身心健康的关系,海外华文教育,2005年06月; 15、中国文化战略:全球化视野中的对外汉语教学,海外华文教育,2004年06月; 16、海外华文教育中的中国文化教学,海外华文教育,2003年01月; 17、论刘一明道教生命观,(台)宗教哲学,2001年03月; 18、宋代的泰山书院,文史知识,2000年08月。 19、《正蒙》与《元气论》——试论北宋儒道两家气论的特点,《人大复印资料》,1997年。 20、《当代汉学何以关注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海外华文教育,2014年。 21、《宋代商人的构成》,《新华文摘》,1998年。 22、人的自由:作为目的本身的人的能力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的汇通之一,筼筜书院论坛,2016年。 23、阳明心学的证悟实践,国际实学研讨会,2017年。 24、儒家证悟思想与静坐传统,海峡两岸国学论坛,2017年。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科研课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后期资助项目《金元之际儒学的传承及思想特点》; 国家侨办远程教育课程《中国文化》; 国家汉办国别化教材项目; 国家侨办东南亚汉语教学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国家社科“十五”规划项目《全真七子与齐鲁文化》; “九五”国家教育科学重点项目子课题《山东教育史》之金元部分; 福建省研究生教育基地建设项目《中国文化教学案例库》; 山东省古籍整理委员会项目《善导集》《全真道文集》校注等课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