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时间十月十日晚上,值此花好月圆的金秋之夜,纽卡斯尔大学孔子学院隆重举办了以“月满中西,心同天地”为主题的中秋晚会。晚会在当地历史寓意丰厚的维多利亚时期建筑—The Common Room举行,来自孔院本学年新增到的二十个教学点的学员与中文项目负责人、当地华人华侨代表,以及纽卡当地民众,总共一百五十余名嘉宾齐聚一堂,共话团圆,展开了一场古今中西文化对话的视听盛宴,共同感受中西文化交融的独特魅力。
晚会暖场环节为别开生面的中英文灯谜竞猜活动。活动共设置了36则精心设计的谜题,涵盖中西文化、节日习俗与语言趣味。活动设有一、二、三等奖,奖品分别为小熊猫玩偶、孔院定制笔记本及签字笔。现场宾客积极参与,在轻松愉快的互动中感受到了语言之美与文化交融的乐趣,为紧接着的以诗弦舞乐为载体、民心相通为主旨的中秋晚会营造了活跃氛围,让中外嘉宾在欢声笑语中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晚会伊始,在这座始建于1869年的历史建筑中,纽卡斯尔大学孔子学院外方院长Dr. Andrew Law先致欢迎辞,以诵读李白诗歌《玉阶怨》的英译文“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对全体来宾致以节日的问候。他表示,中秋节不仅是中华文化中象征团圆与思念的节日,更具有超越地域与语言的情感共鸣。
随后,中方院长苏欲晓教授则从中西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的视角对中秋节展开介绍,深入阐释该节日所蕴含的诗性与哲思。她指出,中西方文学虽然在形式和语言上各有不同,但其核心主旨往往相通——都是关于“人”的故事。无论是中国诗人笔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乡愁,还是西方文学中人物在诱惑与信念之间的抉择,都是人类在时间与命运面前的共鸣。苏欲晓也借助苏轼中秋经典诗作《水调歌头》的深刻主题与观众分享。她介绍到,中秋的圆月不仅象征团圆,也传达着普世人心的自省、探索,对于不完整人生的接纳、对于完整与恒常性的不懈追求。这些正是不同民族的文学、文化乃至人生的永恒主题。

晚会现场,《嫦娥奔月》神话剧拉开了晚会的序幕。演员们通过“后羿射日”“王母赐药”“蓬蒙偷药”“嫦娥奔月”“对月互思”的五幕场景,生动传神地演绎了中秋节的神话起源,与其中的文化张力。这场由孔院老师自编、自导,由四位来自厦门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和纽卡斯尔大学的中国籍学生,以非专业的身份专业呈现的迷你神话剧,引起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紧接着,厦门大学体育系副教授、纽大孔院的中华传统体育专任教师李仁松,带来了传统养生功法“陈式太极拳”以及“八段锦”两段表演,其动静结合,张弛有度的招式,更是引发观众连连惊叹,在全场掀起了一股高潮。随后,孔院教师朱柳婧携四名HSK的英国学生朗诵中英文李白的《静夜思》,在悠扬的诗韵中,深情演绎了月圆与乡愁。当现场观众得知,参加表演的四名学生都只学了两个学期的汉语,更是在声声赞叹中,给予了热烈的掌声。这个节目的寓意深厚,不仅向观众展示中国经典“乡愁”古诗的魅力,更是展示孔院教学工作的成果,激发和吸引更多的汉语学习者。
之后,来自厦门大学的两位志愿者教师陈园媛和吴尚童带来古典双人舞《相思谣》,以其优美的身姿、细腻的舞蹈语言,诠释了东方诗词中的“相思”意境。整支舞仿佛一首流动的古诗,将绵绵的相思化成形体,令全场观众动容。其后,孔院公派教师陈仕佳老师,在纽大校友王子奕博士的二胡伴奏下,向观众展示了《千里江山》为题的茶艺。在茉莉茶香浮动之际,四名幸运观众上台品尝了中国茶,更向观众介绍了自己与中国茶的故事。其中一位英国幸运品茶观众真诚表达,此前全然不知中国的中秋节,晚会让她收获对于该中国传统的全新知识,她或许明年要开始过中秋节。品茶过后是王子奕博士与曼城大学毕业生杨皓钰二胡古筝二重奏《春江花月夜》,在“丝弦对话、江月共鸣”的宁静与悠远中,观众被带向中国古典音乐中独有的诗意境界之美。
来自杜伦大学的陈彦豪带来京剧剧目《武家坡》,在婉转的唱腔中,深情了演绎了杨延辉与铁镜公主重逢后,在“忠与爱”、“家与国”之间的抉择,让现场观众在方寸舞台中间感受了京剧的无限魅力。那一份对家国的坚守、对真情的执着,正如明月照人心——照见忠义的光辉,也映出柔情的温度。
晚会在一曲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缓缓落下帷幕。“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唱的不仅是明月,更是人生。月色如洗,歌声如梦,词中有离愁,也有超然;有孤独的沉思,也有豁达的释怀。当领衔主唱的孔院教师李岚瑾和外援罗佳妮的优美歌声与旋律缓缓升起,当孔院全体女教师缓缓上台加入,吟出悠扬和声,那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仿佛化作夜空最亮的星,照亮每一个心怀思念的人。这不仅是一首歌,更是一份跨越千年的情感共鸣。

纽卡斯尔大学常务副校长Nigel Harkness教授对孔院这场中秋晚会表示了极大的关注和至诚的支持。他远从英国南部开会回来,刚下火车,就不辞辛劳直奔活动场地,赶来参加孔院活动,并饶有兴致观赏节目,直到最后落幕,由他致闭幕辞。在闭幕辞中,Nigel指出,纽大孔院不仅是语言教学与文化交流的平台,更是一座跨越国界、沟通心灵的桥梁。他强调,纽大孔院的使命在于连接中国与英国,连接过去与现在,连接古典与现代。无论是文学、艺术还是思想,孔院都以开放与包容的姿态,让两种文明在交流中相互启发,在理解中共同成长。Nigel表示:“正如今晚的明月,孔子学院所传递的光芒超越时间与地域,它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相遇中相知,在共赏中共情。”

整场演出共有九个节目,从舞到乐,从诗到戏,从太极到茶艺,宾客离场还人手一份孔院精心准备的中秋礼袋——中秋月饼、茶饮与孔院业务宣传单。本次中秋晚会不仅是一场视、听、味的盛宴,更是一场心灵的相遇与交契。正如“月满中西,心同天地”的主题所寓——无论文化背景如何不同,人们在明月之下,感受到的思念、温情与共鸣,都是人类情感的共同语言。当最后一曲余音渐歇,观众心中的那轮圆月,仍在静静闪耀——照亮思念,也照亮中西文化相知相融的美好未来。


(文/王苗 图/李兴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