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023年1月16日至1月20日,南安普顿大学孔子学院下设博航特沃辛孔子课堂举行了为期一周的“中国春节周”,以丰富多样的文化和教学活动迎接中国兔年新年的到来。

全校周会
当地时间2023年1月16日,博航特沃辛学校利用每周一早上的例行周会向全校师生介绍中国新年。博航特沃辛学校中文部门主管奈老师主持了此次中国新年主题周会。奈老师首先介绍了今年的生肖——兔和一系列中国文化习俗。不同于往年的春节周会聚焦于“年兽”及“十二生肖”等主题,今年的新年主题周会重点聚焦在中国的少数民族及新年习俗上。奈老师首先介绍了中国的“少数民族”概念和中国主要少数民族,而后邀请五位学生志愿者分别具体介绍了蒙古族、苗族、土家族、藏族、布依族五个少数民族的基本特点和新年习俗,帮助全校师生了解当今中国的民族构成。而后,七年级中文MEP班级为全校师生表演了中国歌曲《新年好》,收获了雷鸣般的掌声。

奈老师主持春节主题周会

春节周会上展示给全校师生的中国少数民族图片
博航特沃辛学校校长Mr.Collin在周会尾声总结道,学校希望以庆祝中国新年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了解中国文化的机会,形成友善、包容、多元的校园氛围,推动多元文化和谐共存,共同发展。
春节活动
此次春节活动周,学校组织了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
首先,为了营造全校性的新年氛围,中文部门为全校师生准备了装有巧克力硬币、中国风贴纸等小礼品的红包,学生只要对老师用中文说出”新年快乐“就可以获得红包;老师们还将可能刮出学分和新年祝福的兔年刮刮卡发给课堂表现良好的学生,给予学生鼓励。


红包和刮刮卡
中文部门还在周一、周二和周四的午休时间,在学校中厅举办春节文化工作坊,邀请学校师生欢庆春节。春节文化工作坊包括中国书法、筷子挑战、中国传统服饰体验和彩带舞龙四项文化活动。
在中国书法工作坊,学生可以尝试在红纸上书写“年”“福”“兔”等符合新年主题的汉字,一些选修了中文课程的学生还尝试了书写“新年快乐”“大吉大利”等节日祝福语;在筷子挑战工作坊,学生们纷纷拿起筷子尝试夹起糖豆,还互相比赛,看谁夹得又多又快;在中国传统服饰工作坊,学生们兴奋地穿上了中国传统服饰,并在绿幕前拍照,后期学校将为学生制作出长城、天坛等中国背景;在彩带舞龙工作坊,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挥舞着祥龙图案的彩带旋转、跳跃,活动会场彩带飞舞翩翩,人头攒动,一片欢声笑语。



老师们帮助学生穿着中国传统服饰并合影留念


学生们体验用筷子夹糖豆



学生们体验中国毛笔书法


学生们体验彩带舞龙
文化教学
除了各种有趣的文化活动,博航特沃辛学校的中文老师们还进行了一系列课堂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春节的相关文化知识。
当地时间1月18日上午,孔院公派教师宫榕为8年级学生带来了一场以春节为主题的中国文化体验课。


部分PPT展示
首先,宫老师通过播放春节视频为学生介绍春节的文化起源,展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深厚又悠久的历史。在学生对春节有了一个初步了解后,宫老师耐心地讲解了阴历和阳历的不同、年兽的神话故事、春节习俗以及南北方不同春节庆祝活动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差异。在为学生讲解春节文化内容的同时,宫老师教学生说和书写与春节有关的词语和句子,如“春节”“红包”“舞龙”“舞狮”“窗花”和“祝你春节快乐”等,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相结合。为了巩固学生们对春节知识的记忆,宫老师设置了问题抢答环节,如2023年的春节是阴历几月几日,为什么装饰春节的很多饰品都是红色的,红包里面装的是什么等,回答正确的学生可获得一个“春节刮刮卡”。在教学过程中,宫老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记住春节的由来和庆祝习俗。最后,宫老师为学生们布置了手工制作的课堂任务,教学生们制作精美的红包与窗花,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word search”小游戏,最先找全词语的三个小组每人获得一张春节贴纸。

宫老师正在讲解春节习俗

宫老师教学生制作红包


学生红包和窗花作品展示


word search小游戏
春节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底蕴,也记录着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与文化内涵。此次春节文化活动不仅让学生们近距离地体验了中国文化,而且还加深了他们学习汉语的兴趣,有助于学校中文教学的开展。
(图文/张枫茹、宫榕;审校/郑若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