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4月21日至22日,欧洲汉语教学协会(以下简称欧汉会,EACT)第四届国际研讨会在英国南安普顿大学举行。本届国际研讨会由欧汉会主办,南安普顿大学、南安普顿大学孔子学院承办,英国汉语教学研究会(BCLTS)参与协办。来自中国、越南、韩国、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英国、美国等世界各地百余名专家学者共聚一堂,进行学术交流,其中包括欧汉会会长、法国前汉语教学总督白乐桑教授,欧汉会张新生、牧晨曦、周敏康三位副会长,以及来自德国的顾安达教授、越南的阮黄英教授、中国的吴勇毅教授、美国的梁霞教授、意大利的马西尼教授等。

图1线下代表和工作人员合影
会议开幕式由欧汉会副会长张新生教授主持。南安普顿大学人文学院分管国际事务副院长Bryony Whitmarsh教授首先代表人文学院对与会代表表达了热烈欢迎。南安孔院英方院长郑英博士代表承办方南安孔院致欢迎辞,郑英提到,这是自疫情以来南安孔院举办的第一场大型线下学术研讨会,兼采线上模式,便于世界各地无法现场与会的代表参加研讨,使学术盛宴的受众面实现最大化。白乐桑教授代表欧汉会致辞,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并结合自己的汉语教育及研究经历,阐述了国际汉语教育的重要性及未来发展的方向。



图2-图4开幕致辞
本次会收到来自欧洲及世界各国的论文144篇,经组委会匿名评审,共有104篇论文入选受邀进行现场或线上宣读。会议除了大会主旨报告、圆桌论坛,还设立了八个分会场,包括四个线上线下混合会场、四个线下会场。会议期间举行了欧汉会全体会员大会。





图5-图9演讲嘉宾报告
本届研讨会的主题为“欧洲多元文化和语言视角下的中高等教育中汉语教学的回顾、现状和展望”,聚焦欧洲及其他国家教育体制中,特别是国民教育体系下中小学汉语教学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会议围绕至少八个议题展开了充分研讨,分别是:国民教育体制中的汉语教育及政策,大学汉语专业和非专业的教学研究,本土汉语教师的培养、培训与研究,本土汉语教材的开发、出版与研究,本土汉语教学大纲的开发及其研究,科技作用、应用以及教学模式研究,汉语学习者背景及其学习动机研究,教育体制中的汉语能力标准和测评以及其他相关议题。会议探讨了欧洲和世界各地教育体制中汉语二语教学实践和理论的发展及对汉语二语教学学科建设的影响和启迪,更好地推动了国际中文教育的学科建设,并使其与时俱进。
我院教师康国旗、张枫茹也提交了论文并受邀在分会场报告。康国旗作了题为《英国小学汉语课程设计研究》的报告,基于对本土和常用少儿汉语教材内容对比,结合学生兴趣及认知能力,对小学阶段汉语课程教学目标和内容进行规划设计。张枫茹做了题为《基于GCSE中文语法大纲的AQA GCSE中文考试语法项目研究》的报告,对新AQA GCSE 中文考试试卷中出现的语法点进行了统计分析,总结了GCSE考试重难点和不同科目考查的侧重点。


图10-图11分会场报告

图12 圆桌论坛
当地时间4月22日下午研讨会顺利闭幕,南安孔院中方院长郑若玲教授致闭幕辞。她向线上线下参会的各位专家学者,欧汉会委员会相关人员以及孔院会务组成员表达了感谢,并表示南安孔院同仁为能承办如此高层次学术研讨会而深感荣幸。她引用了《滕王阁序》中“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等句子来形容本次会议代表学术水平和层次之高。四月的南安春光正好,依依惜别之际,郑院长也希望大家“直须看尽南安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图13闭幕致辞



图14-图16忙碌的志愿者们


图17-图18愉快的午餐时光
(文/康国旗、图/郑若玲、审校/郑若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