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孔子学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孔院动态 -> 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孔子学院 -> 正文

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孔子学院举办 “发现中国结之美”工作坊

时间:2025-08-31 作者: 点击:


当地时间7月23日中午,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孔子学院(以下简称孔院)举办了一场以“发现中国结之美”为主题的工作坊。40余名师生齐聚一堂,以丝线的编织为主题,在文化浸润中,探寻这一传统手工艺的深厚底蕴、当代价值及独特美感。



活动伊始,孔院康国旗老师以生动的讲述拉开序幕。他从中国结的起源讲起,细数其从古代实用绳结演变为承载情感与寓意的装饰艺术的历程,并逐一解析了双钱结、纽扣结、盘长结等经典结型的文化内涵。



谈及中国结在当代的意义时,康国旗特意展示了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经典瞬间:运动员们在冰面上滑行,最终勾勒出一个巨大的中国结图案。他解释道,中国结像一根无形的线,将亲情、友情、家国情怀串联起来,成为中国人血脉中对 “联结”与“团圆” 的向往。随后,康国旗还分享了中国结在现代生活中的创新应用:从家居装饰中灵动的挂饰,到时尚秀场上与服饰结合的设计,再到文创产品中融入的巧思,传统结艺正以全新的姿态走进日常生活,展现出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的奇妙碰撞。



理论讲解过后,实践环节随即展开。孔院国际中文教育志愿者杨耀棋手把手带领大家编织中国结手链。从起线时的精准定位,到打结时的指尖力度,再到收尾时的巧妙固定,他耐心示范每一个细节,现场时而响起轻声的请教,时而传来成功完成的欢呼,彩线在指尖翻飞,逐渐凝聚成一个个小巧精致的手链。

活动结束时,参与者们纷纷举起手腕,脸上洋溢着成就。每一串亲手编织的中国结手链都独一无二,不仅是一件饰品,更像是一份“幸运符”,承载着大家对生活的美好期盼。



此次工作坊不仅让师生们掌握了中国结的基础编织技巧,更通过文化解读与体验,让大家明白了中国传统工艺背后的情感与精神。这场活动也像一根温暖的线,将维多利亚大学师生与中华文化紧紧相连,为校园注入了一抹兼具古韵与活力的东方色彩。

(文/康国旗 图/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孔子学院)

友情链接

中国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新店镇翔安南路厦门大学翔安校区坤銮楼(主楼群二号楼) 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 361102

电子邮件:oec@xmu.edu.cn(招生) gjzwjy@xmu.edu.cn(办公室) 网站:http://oec.xmu.edu.cn/

电话: +86 (0)592 2186211 传真: +86 (0)592 2093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