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6月29日至30日,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孔子学院(以下简称 “维大孔院”)精心组织并成功开展了国际中文教育志愿者岗中培训。此次岗中培训内容丰富,新西兰各地的志愿者齐聚惠灵顿,提升教学技能,分享过去四个月的生活感悟和工作收获。

当地时间6月28日,在维大孔院的组织下,志愿者们参观了新西兰蒂帕帕国立博物馆(Museum of New Zealand Te Papa Tongarewa)。馆内向导从自然、历史、人文等角度带领志愿者们全方位探索新西兰的多元文化,尤其是毛利文化和毛利人的世界观。通过艺术品、文物、故事和多媒体展示,志愿者们了解到毛利人的历史、信仰、生活方式以及他们对这片土地的深厚连接,为接下来的教学研讨奠定文化理解的基础。
此次培训课程涵盖了外语教学理论、活动设计、跨文化交际、课堂管理、师生沟通等多方面内容。维多利亚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教授保罗·内申(Paul Nation)从语言学角度分析与强调了词汇教学在外语学习中的基础作用;哈特男子国际学校语言部负责人钟老师(Catherine Chen)与志愿者们分享了如何将宾果(Bingo)、角色扮演等游戏活动融入中文课堂,激发学生兴趣,并与志愿者们探讨了如何挑选合适教学资源、有效进行课堂管理等问题。接着,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语言与文化学院查尔斯·赖斯-戴维斯(Charles Rice-Davis)教授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与志愿者们分析新西兰本地及全球背景下的跨文化沟通策略,为中文教学提供了广阔视角。惠灵顿高中中文教师主管喻丰老师(Feng Yu)、奥罗皮学校尼克·道森(Nick Dowson)老师、奇尔顿圣詹姆斯学校中文教师任芷仪老师(Zoe Ren)、新西兰奥克兰大学中文部主任王丹萍教授(Danping Wang)以及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院里奇·巴罗(Ricky Barrow)教授都与志愿者们分享了关于海外中文教学的经验与知识,让大家受益匪浅。经过一系列课程,志愿者们按照小学、初中、高中组别展开讨论,各自分享心得体会。

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孔院理事长、大学国际处处长艾米·卢瑟福(Amy Rutherford)和孔院外方院长菲奥娜·曼恩(Fiona Mann)也在培训闭幕式致辞,祝贺此次岗中培训圆满结束,鼓励志愿者教师在此后的工作中再接再厉,勇于探索。


为期两天的活动内容丰富、交流热烈,不仅提升了志愿者教师对新西兰本地教育体系与中文教学实践的理解,也促进了教学理念的碰撞、文化的交流,让此次活动成为一次收获满满的“教学+文化”深度旅程。
(文/吴靖瑶 图/朱晓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