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9月18日下午,弗罗茨瓦夫大学孔子学院参加当地沃耶斯瓦维采植物园(Arboretum Wojslawice)举办的“茶文化节”,开展以中国茶文化为主题的“孔子学院日”庆祝活动。
活动当天,沃耶斯瓦维采植物园在展厅展示来自多个国家的茶,如:来自印度和斯里兰卡的红茶,日本的抹茶,巴拉圭的马黛茶等,还有英国、法国、波兰等欧洲国家比较流行的Lipton, Twinings茶包品牌。中国著名茶品,如西湖龙井茶、云南普洱茶、武夷山红茶、福建茉莉花茶等陈列其中,并附有介绍。植物园特邀当地茶文化专家详细介绍各类茶的特点并进行一场漫谈茶的古今的讲座。此外,弗罗茨瓦夫大学植物系主任prof. Zygmunt Kącki教授引导观众参观中国饮食文化“民以食为天”之“医食同源”展,观众对这些材料的形态和味道表示好奇,仔细翻看信息册中对应的功效介绍。

图一:医食同源展台
孔院段晓莉老师为到场民众上了一节简短实用的汉语课,最后以一首富有节奏的汉语歌串联起来,气氛轻松愉快。现场一位本地市民说尽管自己没有学过汉语,也没去过中国,但是她认为汉语很特别,也很喜欢中国瓷器和中餐,还表示中国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历史很吸引她。此外,孔院还举办工作坊娱乐活动,田宇晴老师的刻纸工作坊吸引不少民众围观或亲自体验传统刻纸的精巧,他们集中注意力,小心翼翼地用刻刀勾着图画细节。周志香老师的“青花瓷盘”与丁辰老师的“国画熊猫”工作坊,也受到不少青年学生的欢迎。
孔院教师莫莉卡带来一场中国茶文化讲座,主要讲述茶的来源和分类、著名茶品、中国不同朝代茶的冲泡方式和相关习俗,并表演“茶百戏”,向民众展示宋代点茶法的步骤及由来。茶百戏是一种点茶文化,点茶是中国历史上三大饮茶方式之一,它起源于唐朝、兴于宋朝,现今属福建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莫老师精巧地在茶汤表面勾勒出各种图案,再将茶汤分给现场观众。他们评论道:“通过点茶的方式做出的茶味道似乎更特别,这是一种艺术。”

图二:“茶百戏”与汉语小课堂

图三:茶文化讲座与工作坊
采访中,一位弗罗茨瓦大学学生说自己很喜欢喝茶,不过波兰人喝茶的方式比较简单。植物园一位工作人员讲述波兰人饮茶的历史,18世纪初茶主要用于疾病防治,但当时茶叶昂贵,19世纪后茶才成为波兰家庭日常饮品。实际上波兰不盛产茶,但却是一个茶叶消费大国,目前来自中国等亚洲国家的茶在波兰享有很高的赞誉。她提到欧洲饮茶方式与中国差别很大,也没有茶道这样的喝茶仪式,中国茶道是一种艺术,让人心神安宁。
本次活动密切了孔院与当地民众的联系,增进双方对彼此历史文化的兴趣和了解。孔院将继续推出当地民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促进中波两国民心相通,加强民间文化交流与合作。
(文/徐梓涵,图/徐梓涵、田宇晴、周志香,审校/夏国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