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8月11日上午,一场别开生面的教学经验分享交流会在南非斯坦陵布什大学孔子学院(斯大孔院)会议室里如期举行。孔院公派教师周婧宸为斯大孔院全体教师带来了一场兼具前瞻性与实用性的中文教学经验分享。她不仅系统梳理了备课、上课、改课等传统教学环节,更将焦点放在人工智能(AI)如何助力海外中文课堂这一前沿话题,为与会教师带来了全新的启发与思路。

图1
在分享的核心环节中,周婧宸着重介绍了多款AI工具在中文教学中的多元化应用,包括豆包、DeepSeek、ChatGPT、Kimi、WPS AI等。她通过实例演示,展示了这些AI工具在生成教学图片、标注拼音、设计课堂视频、编写趣味对话、即时翻译等方面的高效与便捷,并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说明了如何利用AI优化课件内容、提升课堂互动效果,以及为不同水平的学生定制个性化教学设计。
例如,在教授“家具”主题时,她借助AI几秒钟即可生成高清插画,让学生迅速建立词汇与实物的视觉联系;在讲解“茶文化”时,利用AI视频生成工具快速制作短片,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礼仪流程与文化内涵。

图2
周婧宸也坦言,AI并非万能,其在语言准确性、文化适配性等方面仍存在挑战。对此,她分享了自己的应对方法——教师需要在使用前进行筛选、优化与本土化处理,确保内容准确、贴合教学语境。她形象地比喻:“AI是课堂上的‘智慧助教’,而不是主讲人,真正的课堂温度和文化深度,仍需教师去创造。”
在AI应用之外,周婧宸还精炼总结了自己的课堂“三步法”:“备好课”、“上好课”、“改好课”。课前,针对构词能力强的词语,进行串联教学的备课,内容备得充分,课堂才能游刃有余。课堂上结合情景式教学、TPR肢体反应法、汉字表意与图片结合等多种方法,牢牢吸引学生注意力。课后积极反思,鼓励学生多提问,从中发现不足,不断迭代优化。周婧宸强调,AI的价值在于与传统教学智慧相融合:AI能生成图像、视频、情境,但教师的引导、互动与文化解读才是课堂的核心。

图3
未来,斯大孔院将定期举办此类经验分享交流会,并计划将主题拓展至海外孔院品牌建设、短视频制作技巧、英文邮件礼仪、文化活动策划等多个方向,助力教师在全球化的教学与文化传播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文/钱倩、图/左刘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