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8月19日下午,南非斯坦陵布什大学孔子学院在斯坦陵布什中学“艺术周”期间推出别开生面的“剪纸生花·数字非遗”体验活动。一把剪刀,一款APP,把40名南非学生带进了中国非遗剪纸的奇妙世界,学生不仅用剪刀完成了剪纸,也通过手机和平板,将一张张虚拟窗花“贴”到了真实的墙壁上,完成了一场传统与科技交汇的沉浸式文化之旅。

图1
孔子学院公派教师左刘岗一边讲解中国剪纸千年历史与吉祥寓意,一边将50张呈现十二生肖、国宝大熊猫、花中四君子、青花瓷瓶、福娃等形象的精美剪纸作品逐一展示,以供欣赏。“先折后剪,剪刀尖要跟着线走。”随后,左刘岗进行剪纸示范,从画稿到定型,从剪形到整形,手把手教学生剪纸。

图2
数字技术赋能本次传统剪纸非遗文化活动,学生们打开“剪纸生花”APP,在虚拟的红纸上,指尖轻滑“剪”出图案,再一键启动AR功能,便可生成剪纸作品,匹配适合张贴的位置。“剪纸生花”由国内设计师团队开发,旨在用数字手段激活非遗活力。“传统剪纸讲究仪式感,AR技术恰好保留了‘贴窗花’这一动作,又把虚拟与现实融为一体,让年轻人愿意学、愿意晒、愿意传。”学生阿德里安·鲁(Adriaan Roux)说:“用剪刀需要小心翼翼,剪错了很难补救。用APP,觉得不好看还能撤回修改,而且还可以通过AR张贴在任何位置并且保存图片,很有意思。”

图3
90分钟的剪纸体验活动,剪辑成60秒短视频,发布在南非斯坦陵布什大学孔子学院官方INS账号,被斯坦陵布什中学官方账号转发,两小时内浏览量突破2000。“传统剪纸讲究‘贴’的仪式感,AR只是把‘胶水’换成了像素。”数字技术让传统不再“高冷”,让年轻人以游戏化方式完成文化体验,“数字技术并非替代传统,而是让更多年轻人愿意走近它、传承它。”

图4
这次文化体验活动,不仅是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的精彩碰撞,更是斯坦陵布什大学孔子学院创新理念的一次生动实践。长期以来,斯大孔院始终着眼于时代发展,致力于将数字技术深度融入日常教学与文化传播中。我们通过数字化工具打破时空界限,让中文学习更加生动高效;借助创新科技赋能文化体验,使古老的中国智慧以焕然一新的形式触达海外学子。未来,斯大孔院将继续探索“数字+文化+教育”的融合之路,让科技为语言与文化教学注入持久活力。
(文/佴思颖、图/左刘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