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5月28日下午,德国特里尔孔子学院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端午节文化活动,通过讲解端午典故、分享民俗文化以及现场包粽子教学,让德国学生和社区居民沉浸式体验了中国传统节日的魅力。
活动伊始,孔子学院的老师们以生动的语言介绍了端午节的起源与习俗。从屈原投江的爱国传说到驱邪避疫的艾草菖蒲,从龙舟竞渡的激昂到香囊五彩绳的祈福,参与者们对端午节的文化内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包粽子教学环节,来自中国各地的老师们展示了不同地域的包粽技巧,引发了热烈的“甜咸之争”。南方老师手法娴熟,用一片粽叶快速裹出棱角分明的三角肉粽,馅料饱满;北方老师则示范了锥形精巧的牛角粽,小巧玲珑,引得现场赞叹连连。德国学生们跃跃欲试,有的尝试复刻经典造型,有的则发挥创意,包出了独创的新奇形状,现场笑声不断。


此外,活动还特别设置了“折纸葫芦祈福”体验环节。老师们介绍道,在中国北方一些地区,端午节有折纸葫芦、挂于门前以驱邪祈福的传统,葫芦因“福禄”谐音,寓意吉祥安康。参与者们在指导下动手折制彩色纸葫芦,并在上面写下自己的心愿或祝福。德国学生对这种富有象征意义的传统工艺表现出浓厚兴趣,一边学习折纸技巧,一边交流彼此对节日祝福的理解,现场气氛温馨而专注。

活动还增设了中华厨艺教学环节。老师们现场烹饪了端午特色菜肴,如清爽的凉拌黄瓜、可口的洋葱鸡和应时令的槐花包子,让参与者们从味觉上进一步感受中华饮食文化。周六儿童课程的小学员们也在刘非渺老师的指导下,动手制作了迷你牛角白米粽。孩子们小心翼翼地将米粒填入粽叶,虽然形状稚拙,但成就感满满,教室里弥漫着清新的粽叶香气。

活动结束时,中外师生互道“端午安康”,手捧亲手制作的粽子合影留念。特里尔孔子学院的学员们纷纷表示,此次活动不仅近距离感知了中华传统文化,也亲身在德国过上了地道的中国传统节日,受益匪浅。
(文/李毅、马翠华 图/李毅、马翠华、刘非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