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德国特里尔孔子学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孔院动态 -> 德国特里尔孔子学院 -> 正文

妙手丹心,非遗传承人蔡锐军演绎面塑艺术之美

时间:2025-02-13 作者: 点击:

当地时间11月29日14时起,德国特里尔孔子学院在福楼举办了厦门大学第十二届“中国日”文化节特里尔分会场的第二场活动——非遗传承体验:蔡锐军非遗面塑艺术展览、讲座及工作坊。本次活动由特里尔孔子学院中方院长李毅女士主持,特里尔孔子学院理事长、特里尔德中友协会长Peter Dietze出席活动,参会人员二十余人。此处活动特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著名面塑艺术家蔡锐军,为观众呈现了一场精彩的面塑艺术展示,让现场嘉宾深刻感受中华传统手工艺的独特魅力。

蔡锐军,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原户县)著名面塑艺术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户县民间面塑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之一。面塑艺术起源于古代宗教祭祀风俗。在汉代,迎神赛会上的傩舞即以面团塑成鬼怪头部形象,用于傩舞的大傩还愿。在唐代,面塑被普遍用于祭祀亡灵。唐封演《封氏闻见录》载:“玄宗朝,海内殷赡送葬者,或当衢设祭,有假花、假果、粉人、面兽之属”。南宋《东京梦华录》对面塑也有着墨,“以油面糖蜜造如笑靥儿”。那时的面人都是能吃的,谓之为“果食”。



活动伊始,为了让参与者“跨文化热身”,孔子学院的金意翔老师精心准备了题为“中国人熟悉的人物形象及特征”的互动环节,用图文形式介绍了“西游记”,“八仙”,“中国戏曲人物”等,生动细致地讲解了中国神话人物的形象与文化内涵,激发了现场观众对跨文化交流的浓厚兴趣和热情。随后,蔡锐军展示了其精心制作的面塑人物造型。色彩斑斓、造型多样的面塑作品吸引了全场目光,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花鸟鱼虫精致逼真,每一件作品都展现出面塑艺术的独特魅力。在手工体验环节中,海外志愿者刘非渺老师用心准备的彩色面团,蔡锐军亲自带领大家体验了面塑制作的独特过程;从揉捏彩面到精雕细琢,大家全情投入,将朴实的原料化为富有生命力的艺术作品。这一过程不仅考验了参与者的耐心与细致,更增添了创作的乐趣。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参与者专注创作,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通过这次实践体验,大家不仅收获了亲手创作的成就感,更深入了解了中国传统神话人物形象的文化内涵,领略到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和璀璨魅力。



活动尾声,蔡锐军将他亲手制作的孔子面塑塑像郑重地赠予特里尔孔子学院,祝愿学院蒸蒸日上,为中德文化交流持续贡献光与热。这份独具匠心的礼物饱含着深厚的文化情谊,令在场师生倍感欣喜与感动。随后,蔡锐军热情地与特里尔孔子学院的老师及活动参与者合影留念,并耐心解答大家关于面塑艺术的问题。从制作技法到创作灵感,现场互动频频,气氛轻松而愉悦。在这温馨热烈的氛围中,厦门大学“中国日”文化节的本次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这场活动不仅加深了大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也搭建起了一座连接中德文化的友谊桥梁,为文化交流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意义。


(文/金意翔 图/金意翔)


友情链接

中国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新店镇翔安南路厦门大学翔安校区坤銮楼(主楼群二号楼) 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 361102

电子邮件:oec@xmu.edu.cn(招生) oecbgs@xmu.edu.cn(办公室) 网站:http://oec.xmu.edu.cn/

电话: +86 (0)592 2186211 传真: +86 (0)592 2093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