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3月11日,德国特里尔孔子学院在特里尔市中心历史保护建筑博士大礼堂(Promotionsaula)举办“春回”中西交融音乐会,在这个大厅里,马克思获得了他的高中文凭。本场音乐会由特里尔孔子学院主办,特里尔市政府和特里尔德中友协协办。特里尔市文化市长Markus Nöhl, 特里尔德中友协会长、特里尔孔子学院理事长Peter Dietze,中国驻法兰克福总领馆教育文化处林常青主任、薛云领事,厦门大学艺术学院郑盛龙教授,特里尔孔子学院中外方院长等人出席音乐会。

特里尔市文化市长Markus Nöhl致辞

特里尔孔院中外方院长致辞
Markus Nöhl在致辞中表示,在中德文化中,“咏春”一直都是重要的自然主题。 这种跨文化的主题在过去很重要,对未来也很重要。在气候变化和自然保护问题上,中德两国年轻一代也要携手合作。特里尔孔子学院外方院长卜松山教授谈到,此次音乐会在中国春节和西方复活节之间,从历法上看中国的春节、元宵节和西方的复活节,中西也是互通的。中方院长李毅博士感谢远道而来的音乐家们和厦大客人,并祝大家畅享诗画春日音乐盛会。
来自“风雅亚欧音乐交流协会”的“弦·风”四重奏组合为现场观众献上了一场中西交融听觉盛宴。“弦·风”四重奏由来自中法两国的四位优秀音乐家共同演奏,主打乐器为扬琴、琵琶、大提琴和长笛。音乐会选曲精妙:曲目既包括中国传统民乐《花好月圆》、《幸福年》、《彝族舞曲》、《金蛇狂舞》、《鸿雁》等,又包括德国观众耳熟能详的德国名曲《咏叹调》、意大利的《四季》、丹麦的《探戈》、法国歌剧选段《卡门》 等。“弦·风”还为特里尔孔院的合作伙伴厦门大学、 特里尔的友城厦门市专门倾情打造了《厦门大学校歌》和《鼓浪屿之波》的融合曲目,并在音乐会当天首次奏响,用音乐描绘鹭岛的美好。为了回应“春回”的音乐会主题,“弦·风”还特别演奏了中国台湾名曲《望春风》,应时应景应情。

音乐家马修•乐高珂

音乐家王成懿

音乐家林悦慈

音乐家冯泽茜

音乐会现场
音乐会现场高潮迭起,掌声雷动。蒙古乐曲《马群》的演奏中,巴黎歌剧院终身特聘钢琴师、大提琴和钢琴家马修•乐高珂采用了蒙古族传统乐器马头琴呼麦,吟唱蒙古歌,音乐会到达了第一个小高潮。马修专门为德国观众即兴变奏的十多首贝多芬的经典旋律,赢得了特里尔观众的满堂喝彩。音乐会还创造性地推出诗音画结合的形式, 李晔女士朗诵了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马修据此进行即兴演奏,郑盛龙教授将诗歌与音乐的灵感结合现场挥毫作画《雷司令》,为现场观众徐徐展开了一幅新春浪漫画卷。音乐会现场采用了钢琴、长笛、短笛、大提琴、 马头琴、琵琶和扬琴共七种中西乐器,柔和与浑厚相遇,悠扬与深沉缠绵,将中西方动人的音乐故事娓娓道来。本场音乐会曲目之缤纷、乐器之丰富、形式之多样,都创造了“弦·风”的演出之最。

诗音画现场

现场观众
两个小时的音乐会为特里尔观众们奉献了一场视听盛宴,让观众们近距离体会到中西方音乐交融的独特魅力!返场的呼声与掌声一浪高过一浪,最后在《自由探戈》中,大家相约下一个春天。音乐会共吸引了100多名观众前来观看,演出前特里尔本地主流报纸都进行了相关报道。

演职人员合影
(文图/马翠华,审校/李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