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德国特里尔孔子学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孔院动态 -> 德国特里尔孔子学院 -> 正文

陶渊明和他的诗及其在中国山水画的映像 ——“国际中文日”特里尔孔院卜松山教授系列讲座《天地与我共生——中国传统自然观四讲》首场开讲

时间:2023-05-08 作者: 点击:

当地时间4月25日,特里尔孔子学院所在的“福楼”(Haus Franziskus)迎来了大家期盼已久的精神盛宴:在“国际中文日”框架下由卜松山教授精心选题的《天地与我共生——中国传统自然观四讲》首讲《陶渊明和他的诗及其在中国山水画的映像》拉开序幕。这是首次采用线上线下结合并进行录播的“三途归一”方式,是对高质量讲座传播的新尝试。

在一个半小时的讲座中,卜教授举了大量的山水画和诗词例证,先介绍晋宋时代背景,再带大家精读《归去来兮辞》,并逐字逐句用德语加以解释。他引用了晁补之的《诗与画》和梅尧臣的一段名言:“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讲解了中国古人对“物外形”和“画外意”的理解,指出诗歌要有意境韵味。

卜教授讲解“物外形“画外意”

卜教授出版著作《陶渊明诗集》

卜教授还选取了三幅著名的《归去来兮图》,如追慕陶渊明式隐逸生活、曾画了多幅《归去来兮图》以示对陶潜景仰之情的钱选的作品,娓娓道来画中题诗隐喻“五柳”、“采菊”、“归去来兮”等的典故。还介绍了马轼、李在和夏芷共同的手卷作品《归去来兮图》,图文对照分析了归去来兮辞中对应的画面。关于金农和石涛的《归园田居》、《饮酒》和《责子》作品则重点谈了“文人之拙”、“拙笔”、“诗意”、“无法而法,乃为至法”。

卜教授深入浅出又旁征博引的讲解激发了在座和线上听众浓厚的兴趣与共鸣,在问答环节提及了中国诗书画的三体合一、歌德对中国诗歌的理解、中西方“诗意来自自然”对比和对死亡、女性、神魂魄气等母题的不同解读,让这场讲座成为高质量的思想交流。

卜教授的讲座图文并茂

卜教授与线上线下听众互动交流

卜教授的《天地与我共生——中国传统自然观四讲》在五月还将举办三讲,分别为《世界性的伦理——儒家的传统》,《道教——哲学和/或宗教》和《阴阳+五行:对立面的统一》,敬请期待。


/李毅/钟秀慧李毅


友情链接

中国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新店镇翔安南路厦门大学翔安校区坤銮楼(主楼群二号楼) 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 361102

电子邮件:oec@xmu.edu.cn(招生) oecbgs@xmu.edu.cn(办公室) 网站:http://oec.xmu.edu.cn/

电话: +86 (0)592 2186211 传真: +86 (0)592 2093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