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英国卡迪夫大学孔子学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孔院动态 -> 英国卡迪夫大学孔子学院 -> 正文

佳节宏聚,雅韵长传 ——英国卡迪夫大学孔子学院举办中秋节活动

时间:2025-11-17 作者: 点击:

当地时间9月28日,由卡迪夫大学孔子学院与卡迪夫国家博物馆联合举办的“中秋佳节庆祝活动”圆满落下帷幕。本次活动约1700人参与,中外友人如繁星汇聚,共同沉浸于这一传统佳节的温馨氛围之中,共赴一场跨越文化的中秋之约。

传统体验,文化初赏

踏入博物馆大厅,悠悠茶香扑鼻而来。茶道体验区,张磊老师、骆小江老师和叶子老师宛如茶韵的诗人,向大家展示了中国茶道的独特魅力。茶道,不仅仅是一种泡茶技巧,更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化实践,蕴含着“和谐”“尊重”“纯洁”和“宁静”的深刻哲理。他们详细讲解每一步骤,从茶叶的精心挑选、茶具的预热,到茶叶的清洗、水温的把控,参与者们围在一旁,静静品味茶香,在袅袅茶香中感受着中华文化的那份宁静与智慧。

匠心独运,沉浸创作

Clore探索中心内,各个工作坊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文化明珠,散发着独特的光芒。

兔子灯笼手工坊里,林韶蓉老师和李熙老师带领大家开启了一场创意之旅。彩纸在老师们的讲解下仿佛被赋予了生命,随着剪刀的起起落落、胶水的轻轻涂抹,一只只形态各异、活泼可爱的兔子灯笼渐渐成型。参与者们沉浸其中,眼神里满是专注与期待,那一张张原本平淡无奇的纸张,在参与者们灵动的指尖间逐渐变幻模样。

漆艺书签工作坊里,李诗萌老师和吕利老师带领大家走进漆艺的奇妙世界。漆艺作为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仅以漆和水为媒介,无需画笔勾勒。参与者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创作出多彩又独具个性的书签,还可挥毫写下祝福的话语,让每一件作品都成为承载美好心愿的独特艺术品。

京剧脸谱涂色工作坊中,寇学良老师和蒲可芝老师向大家介绍了京剧脸谱作为“国粹之魂”的独特魅力,每一种颜色、每一条线条都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参与者们自由挑选空白脸谱,以颜料为笔,在纸上勾勒忠奸善恶,每一笔都仿佛在与历史对话,每一件作品都成为了独一无二的文化印记。

中国传统服饰体验区,宛如一座时光隧道,在夏欢老师的引导下,参与者们穿越时空,步入了优雅的古代世界。每一件服饰都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故事,展现着艺术的魅力与文化的自豪。大家身着华服,在受古代中国启发的场景中摆出各种姿势,仿佛能听见各朝服饰在轻声诉说着过往朝代的繁华与美丽。

博饼体验坊内,程洋洋老师和曹元老师带领大家领略了这一深受中国南方喜爱的传统游戏的魅力。参与者们围在一起,轮流将六枚骰子掷入碗中,眼神中满是期待与兴奋,争相获取特定的幸运组合,渴望赢得“状元”的最高荣誉。游戏现场气氛热烈,欢呼声、惊叹声此起彼伏,无论老少都沉浸在这充满运气与欢乐的氛围中。

华彩演绎,文化盛宴

大厅的舞台区,无疑是此次活动璀璨的文化核心展示区,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活动在此接连上演。

中秋节文化讲座宛如一扇通往古老智慧的大门,在过亚楠老师的引领下徐徐开启。大家一同深入探寻月亮的神秘传说,聆听那些关于团圆与思念的温馨故事,探讨分享月饼习俗背后蕴含的深厚情感。问答游戏环节,一个个与中秋文化紧密相关的问题抛出,现场观众纷纷踊跃举手,一时间,现场气氛热烈非凡,欢声笑语与掌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曲中秋文化的欢乐乐章。

紧接着,气功八段锦展示在舞台区再度掀起了一阵热烈的浪潮。舞台上,骆小江老师、张磊老师和李熙老师三位老师身着宽松飘逸的传统练功服,身姿挺拔,随着舒缓悠扬的古典音乐缓缓起势。每一个动作都如行云流水般自然流畅,刚柔并济间尽显气功的独特魅力。观众们被这美轮美奂的表演深深吸引,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神秘气息的东方武学世界,不时爆发出阵阵惊叹。

随后,张磊老师带来了一场精彩绝伦的剑术展示。随着悠扬的古典音乐响起,张磊老师眼神一凛,瞬间进入状态,手中的剑时而如蛟龙出海,气势磅礴;时而如灵蛇吐信,迅捷诡异。引得台下观众屏息凝神,目光紧紧追随。每一个动作都将中国武术的精髓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不禁沉醉在这如诗如画的剑舞之中。

而文艺表演,无疑是将整个活动推向最高潮的华丽篇章。其中,由李诗萌老师和过亚楠老师表演的中国舞《戏文说》于不经意间流露出独特韵味。两位舞者身着精美的传统服饰,随着悠扬的音乐翩翩起舞。她们用灵动的身姿和细腻的表情,演绎着戏文中的经典故事,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意与浪漫的世界。

此次中秋庆典活动,不仅为卡迪夫的华人社区提供了一个欢聚一堂、共庆佳节的温馨平台,更如一座桥梁,让更多的外国友人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和了解中华文化。卡迪夫大学孔子学院将继续秉持初心,致力于促进中英文化交流,贡献更多的中国力量。

/李诗萌  图/李诗萌 夏国香)


友情链接

中国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新店镇翔安南路厦门大学翔安校区坤銮楼(主楼群二号楼) 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 361102

电子邮件:oec@xmu.edu.cn(招生) gjzwjy@xmu.edu.cn(办公室) 网站:http://oec.xmu.edu.cn/

电话: +86 (0)592 2186211 传真: +86 (0)592 2093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