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7月7日,泰国皇太后大学孔子学院(以下简称“孔子学院”)举办“中华文化营”活动,进一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泰国的传播,增进泰国中学生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和认同。此次活动设置了中国剪纸、中国舞蹈、中国功夫、中国画四门极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课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吸引了清莱五中众多学生积极参与。

在热烈而欢快的氛围中,开营仪式正式开始。泰国皇太后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张桃首先发表致辞。她表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全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此次文化营旨在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近距离接触中华传统艺术,激发对中文和中华文化的兴趣。 她希望通过此次活动,中泰两国青少年能增进了解,深化友谊,为中泰人文交流打下坚实基础。张桃还特别强调,孔子学院将继续支持清莱五中的中文教育工作,为学生提供更为多样的学习资源和交流平台。
随后,清莱五中校长普瑞察(Mr.Preecha Srita)发表致辞。他对孔子学院一直以来对该校中文教学及文化交流活动的大力支持表示诚挚感谢。他指出,近年来,中文在泰国越来越受到重视,学习中文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更能让他们了解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拓宽国际视野。他鼓励同学们珍惜此次学习机会,认真上好每一堂课程,积极提问、主动交流,在中国文化的浸润中收获成长和感悟。
开营仪式结束后,文化营课程正式拉开帷幕。在剪纸课程中,教师党瑞霞首先通过图片和视频,向学生介绍了中国剪纸的历史渊源、表现形式与文化寓意。随后,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尝试用剪刀和彩纸创作剪纸作品。大家聚精会神、仔细操作,一个个红色的“春”字跃然纸上。 课堂上不时传出惊叹声与笑声,学生们纷纷表示剪纸趣味十足,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更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手工艺的独特魅力。

在中国舞蹈课堂上,教师王玉萍为学生讲解了中国古典舞与民族舞的基本动作和表现风格,并现场示范舞蹈动作,引导学生模仿练习。学生们跟着优美的中国音乐舞动身体,体验中国舞蹈的韵律美和节奏感。尽管有些动作对初学者来说较具挑战,但学生们热情高涨、反复练习,呈现出极大的学习热情。

中国功夫课程则更具动感与活力。课堂开始前,教师黄丽悦先向学生介绍了中国功夫的起源、流派以及“以静制动、刚柔并济”的核心理念。随后,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练习八段锦,体会中国武术的力量与美感。整堂课气氛热烈,学生们动作整齐划一、精神饱满,课堂中不时响起热烈掌声。许多学生表示,练习中国功夫不仅锻炼了身体,也培养了专注力和毅力。

在中国画课程中,教师徐艳艳介绍了中国画的基本知识,包括用墨技法、构图方式及中国画的意境表达。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尝试用毛笔蘸墨描绘山水、桃花等题材。大家在笔墨间感受到中国画“以意写形、以形传神”的艺术魅力。许多先前从未接触过毛笔的学生虽略显生疏,但全情投入,认真体验这一独特的绘画形式。一些学生的作品甚至初具意境,得到了老师们的一致好评。

此次文化营不仅课程内容丰富,形式也灵活多样,充分体现了“寓教于乐、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通过一整天的学习与体验,学生们对中华文化有了更加直观、全面和深入的认识。有的学生表示:“我以前只是从课本上了解中华文化,今天我真正动手剪纸、画画、练功夫,这种亲身体验让我更加喜欢中国!”还有学生说:“我以后一定要更加努力学中文,将来有机会亲自去中国看看。”
活动结束后,孔子学院为每位参加文化营的师生颁发了结业证书和小礼品,鼓励他们保持学习中文的热情。清莱五中的老师们对本次文化营的组织工作和授课内容给予高度评价。他们表示,孔子学院派出的教师团队专业、敬业,课程设计具有互动性和趣味性,对学生激发兴趣、提升能力起到了良好作用。
本次文化营活动不仅是一场文化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交流和文化的融合,为清莱五中学生搭建了一个了解中国、学习中华文化的平台,也展现了孔子学院在中泰文化教育交流中的重要桥梁作用。
(文/陈春蕾 图/闫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