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不移推进文化自信自强,11月18日上午,国际中文教育学院/海外教育学院在坤銮楼A104举办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学习暨双周政治理论学习专题讲座。应学院关工委邀请,离退休党支部书记黄香山老师为学生党员作题为《传承中华文化精髓,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专题讲座。本次讲座由学院团委书记陈艺新主持,全体在校学生党员共同聆听了本次讲座。

黄老师从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文化自信”视角展开本次讲座。他提到,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95周年大会上首次提出“四个自信”,而且特别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也特别强调,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谈到什么是文化时,黄老师献身说法,指出文化包括历史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文学艺术、伦理道德、法律制度、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等。国画、书法、剪纸、茶叶等固然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中华文化早已融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文字里有文化、词汇里有文化,数字里有文化,地名里也有文化。

随后,黄老师引用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到的十个中国古语“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结合“自强不息、尊师重教、和而不同、中庸之道”等内容进行精彩的讲解。黄老师指出,中国传统文化不能避开的一个主要内容是儒家思想,中国的儒家思想对日本、新加坡、越南、韩国等邻国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其次,黄老师特别提到了民本思想。中国古代春秋时期,就有相关记录,如“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孟子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强调“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就是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无数历史事实都证明:得民心者得天下。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提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

最后,针对中华文化的特点,黄老师指出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中华民族饱受磨难、历尽沧桑,但是中华文化绵延不绝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华文化具有很强的同化力、凝聚力、延续力和融合力。

本次讲座,黄香山老师对党的二十大报告部分内容作出深入浅出的讲解,加深了我院学生党员对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认识。接下来,学院将结合关工委工作,充分发挥“五老”优势,鼓励广大老同志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帮助青年学子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文/张旭;图/李文洁;审校/陈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