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杜华福医师,医学博士
★1995级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针灸函授进修生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肿瘤学专业博士
★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中医临床实践基地带教医师
★吉隆坡.甲洞针灸内科理疗中心附设中医门诊肿瘤科驻诊医师
======================================================================
我为何要学中医
作为中医人,像我这样虽年逾花甲但又不很老的中医来说,谈不上有什么惊人的治学经验,但确实也是从一条艰苦、不平坦的道路上走过来的。能真实回顾“我为何要学中医”和青年中医共同勉励,深感欣慰。《岳美中》“读书多些有益于专,知识博些源头更活”,明理之后,学习中医才能圆满达成目标。那么,我为何要学中医?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受父亲的影响;第二、中医事业的需要;第三、母校与使命感。
(一)受父亲的影响
我生于中医家庭,祖父是位跌打医师,毕生从医。四十年代马来西亚人的生活大多数都是靠劳动力来维持,如木材、锡矿、橡胶、码头运输业等需要体力劳作,长期下来,身体的颈肩腰手足骨头难免会因工作不小心而跌伤或扭伤。经祖父救治错位骨伤的病人无以计数。祖父看诊室的大书柜里藏满了各种中医典籍,白天他为骨伤病患者诊治,晚上认真研读医书,他的自学精神让我非常敬佩。父亲从十八岁开始跟随祖父当学徒,二十九岁时开始在家坐堂为病患者看诊,主要看诊热症、黄胆肝病、妇女白带病、月经失调、小儿甘积和积聚病等,经诊治的患者口耳相传,生意鼎盛。我每天中午放学回家,都会看到父亲替病人把脉,无论病人的身形多么高大粗壮,都会安静地臣服在父亲把脉的手腕之下。父亲看诊时那种专业的神情,令我羡慕不已。正是在这种中医药氛围的熏陶下,在父亲的深刻影响下,引发了我要学中医的兴趣。
(二)中医事业的需要
中医中药是我从小耳闻目睹,并且也是我亲身体验到的能为众多患者有效解除痛苦的方法,这使我更加明确要将中医事业作为我终身奋斗的事业。70年代开始,我先在父亲的指导下学习中医,开始系统地学习中医的经典著作,如《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难经》《神农本草经》等,用三年时间将中医基础理论知识扎扎实实地学好,再跟随父亲临诊实践,从傍多看多听父亲如何为病人触诊、望诊、闻诊、问诊、切脉和开处方,口授家学,辨证施治和临床思维能力,期待自己学习到的中医技术,能够解除病人的痛苦。
(三)母校与使命感
虽然说读书不是唯一的出路,但是它确实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学习是终身的事业。因此,1995年我填写了“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针灸函授进修班)”。录取通知书没有来之前,内心非常忐忑,担心没被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录取,担心录取通知书中途会寄丢、地址寄错。拿到盼望已久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内心非常激动,欣喜若狂,开心地留下了眼泪。三年的进修学习使我的中医基础理论有了很大的提升。1997年创办吉隆坡·甲洞针灸内科理疗中心附设中医门诊肿瘤科,悬壶济世22年。能有这样的一技之长,离不开每位老师的用心培养,辛苦批阅每一份课业成绩以及充满鼓励的语句,这一切我一直铭记在心,是母校给予我很大的信心,让我成功走上中医专业的道路直到今天!我希望能凭所学将中医继续发扬光大,将这份使命感变成前进的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