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024年7月7日至8日,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孔子学院(以下简称“维大孔院”)在皮皮缇亚校区举办了2024国际中文教育志愿者岗中培训。本次培训涵盖了中新跨文化交际、第二语言课堂教学原则与实际运用、学生行为与课堂管理、文化活动策划、教师语言、NCEA考试介绍、中文教学资源等话题,以及分组研讨与汇报和团队建设等内容。此外,培训还特别安排了学说毛利语、毛利歌曲吟唱、毛利手工编织与品尝毛利餐等当地特色文化体验。

维大孔院新方院长费安娜(Fiona Mann)致欢迎辞。她用毛利语进行了简要的自我介绍,并对志愿者教师们重聚惠灵顿表示热烈的欢迎。她寄语大家珍惜培训时光,充分利用本次学习机会向经验丰富的专家、教师请教学习,与志愿者教师们交流切磋,切实提升教学水平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以更好的精神面貌迎接第三、四学期的教学工作与生活。


随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培训正式拉开帷幕。前新西兰中文教师协会主席、西部高地高中的中文教师Laytee就中新跨文化交际与第二语言教学原则及应用两个主题分享了其独到的视角与经验。在答疑互动时,志愿者教师们积极就学生水平差异、学习动机、华裔学生汉语教学以及教师职业倦怠等问题向其请教。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资深教授Paul就学生行为管理与课堂管理、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分层教学等话题引导老师们进行深入思考与分析。

玛格丽特女王女子高中的万老师解析了新西兰国家教育成绩证书(NCEA),详细介绍了相关背景、改革历程、核心理念、等级标准以及实际教学中的应用。哈特男子国际学校的钟老师用具体案例引导老师们思考趣味性文化活动在中文课堂中的重要性。她通过“Why、When、What、How”四个关键词,详细阐述了文化活动的作用、类型、开展时间和具体实施步骤。斯科茨学校的杨老师同志愿者们分享了在教学中有效使用课堂用语的经验,并结合实例分析了使用课堂语言时应该遵循的原则。奇尔顿圣詹姆斯学校的任老师与大家一同探讨新西兰小学中文课堂管理技巧、实用的听说读写活动,并推荐了实用有效的教学资源。最后,新西兰中文周惠灵顿地区负责人Keelan则分享了即将到来的新西兰中文周十周年系列活动,鼓励志愿者带动中文学习者踊跃参与,共同参与并见证这一盛会。

在毛利文化体验环节,志愿者教师们通过学习毛利歌曲、基础毛利语和手工编织、品尝毛利餐等活动深刻领略了毛利文化的独特魅力。大家还将毛利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具体方面进行了对比交流,进一步深化了对两种文化的理解。

学习与体验之余,志愿者教师们根据不同教学对象分为小学组、初中组和高中组,分别围绕“课堂用语”“课堂管理策略”“文化活动”三个主题进行了分组研讨。朱晓辰、吴金秋、刘若云代表各小组进行了汇报。
培训尾声,维大孔院理事长、维多利亚大学国际处处长Roger Shew致辞。他向新方院长费安娜、中方院长陈雯以及公派教师陈文倩为此次培训所做的精心策划与安排表示衷心感谢。他结合自己学习广东话的经历,勉励志愿者教师们充分发挥所长,不仅要帮助学生学好中文,更鼓励大家为学生的人生带去积极的影响。

“培训前,孔院专门进行了问卷调查,针对我们关心关注的教学生活问题安排了丰富的培训内容。通过这次培训,我不仅学到了新的教学方法,还加深了对新西兰本土文化的理解,”志愿者教师陈盈菲表示,“回到教学点后,我会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教学中,让学生更好更深入地体验中文的魅力。”
据悉,2024年维大孔院23名国际中文教育志愿者遍布新西兰北岛惠灵顿、罗托鲁瓦、陶朗加、新普利茅斯、旺格努伊等多个教学点。志愿者们不仅开展中文教学,还致力于为当地提供丰富的文化体验活动,包括书法、国画、剪纸、传统游戏和传统乐器等,受到当地师生的广泛欢迎。
(文/李娇 图/陈文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