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1月1日下午,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孔子学院与惠灵顿中国文化中心联合在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皮皮缇校区举办了一场主题为“敦煌石窟艺术”的讲座。讲座邀请敦煌研究院院长赵声良教授主讲,惠灵顿中国文化中心主任徐彤致辞,孔院院长白若兰(Adele Bryant)主持。包括新西兰前驻华大使包逸之(Tony Browne)在内的三位前驻华大使、一位现驻印度大使、新中友协全国主席黎开盛( Chris Lipscombe)、惠灵顿维大孔院副院长赵叶珠、惠灵顿中国文化中心副主任刘劲柳,以及部分新西兰外交部官员、维大专家学者和各界爱好敦煌历史与文化的当地民众参加了讲座。

讲座现场
讲座会场座无虚席。长期从事敦煌石窟艺术研究的赵声良教授高屋建瓴、深入浅出,以独具新意的方式,从五个不同的角度出发,为观众呈现了一场文化上的精彩盛宴。他深入探讨了石窟艺术、敦煌石窟的开凿与类型、敦煌彩塑的制作与艺术特色、敦煌壁画的主题与艺术成就,以及敦煌石窟文物的保护与研究。图文并茂的讲座带领观众穿越时光、深刻感受到了敦煌千年来的文化积淀,也领略到了敦煌石窟艺术的多彩绚丽。在短短的一个半小时内,观众仿佛沉浸在敦煌石窟艺术的海洋中,即使讲座结束,仍然难以忘怀。

敦煌石窟艺术
赵声良教授强调敦煌石窟艺术是东西方文化交流与融合的生动典范。多年来,敦煌研究院一直秉承着丝绸之路的精神,致力于继承和弘扬敦煌艺术的瑰宝,同时也极为注重其保护和研究。他们积极推动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尤其在数字化领域取得了卓著成就。这不仅推动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也促进了全球文明交流互鉴。

赵声良教授(源自敦煌研究院官网)
在最后的互动环节中,现场的观众与赵声良教授展开了生动而深刻的讨论。随后,新中友协全国主席黎开盛对讲座进行了总结。同时,他还介绍了国际友人路易 ∙艾黎与李约瑟1943年参观敦煌莫高窟的情况,并感谢赵教授为惠灵顿的艺术爱好者带来了一场丰富多彩的敦煌艺术体验,使他们更深刻地理解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他还强调,这场讲座促进了中国与新西兰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加深了两国人民之间的民心相通。
此次讲座受到了惠灵顿当地民众的热烈欢迎,为惠灵顿地区的文化艺术爱好者带来了一场活泼生动的敦煌之旅。此次活动也让更多的新西兰人领略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兼收并蓄,推动“敦煌故事”和“中国故事”在新西兰的传播。
(文/卢涵文 图/孟韬、敦煌研究院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