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过了九月忙碌的开学季,十月的金秋,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孔子学院迎来了收获的季节。自9月4号12所中小学教学点陆续开课,再到十月初纽大UWLP中文课项目以及孔院系列晚班课课程顺利开课,纽大孔院秋季学期的教学工作全面展开,并取得了阶段性突破。
纽大孔院的中小学教学工作于9月4号展开,本次秋季学期合作的当地中小学多达12所,较之春季学期新增了4所。与这4所学校的合作也让纽大孔院的中小学课程实现了许多首次突破:例如与基尔曼斯路特殊教育学校(Keelman's Way School)合作是纽大孔院首次为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提供语言和文化课程;而在圣威尔弗里德天主教学院(St Wilfrid's R.C. College)和圣约瑟夫天主教学院(St Joseph's Catholic Academy)开设的GCSE课程,则是纽大孔院首次在常规汉语班里提供英国强制义务教育阶段的中文学科体系课程。

基尔曼斯路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向老师展示数字bingo卡牌

纽大孔院老师在给圣约瑟夫天主教学院学生上课
在新合作学校实现课程突破同时,纽大孔院在其余8所学校也延续了以往的良好合作。其中奥克菲尔德联校(Oakfield Infant and Junior Schools Federation)的常规汉语班惠及三年级到六年级八个班共计三百多名学生,课程涵盖不同等级。作为该校唯一的现代外语(MFL),对于该校的学校评级起到了有效的助力。此外,赫克瑟姆初级中学(Hexham Middle School)、圣凯瑟琳天主教小学(St Catherine's Catholic Primary School)等多所学校在常规汉语知识教学之余,还响应“孔子学院日”号召,举办了多项中秋节主题文化活动。

奥克菲尔德小学常规课上学生们正在练习写汉字

赫克瑟姆初级中学学生做的中秋节兔子手工
与中小学课程几乎同时拉开帷幕的,还有纽大孔院在当地社区图书馆的语言和文化课程。其中盖茨黑德中央图书馆(Gateshead Central Library)的汉语课程于9月11日率先启动,除语言班以外还提供了包括太极、书法在内的文化工作坊,丰富的教学内容也收获了学员的热情参与和良好反馈。而随后在巴特尔山图书馆(Battle Hill Library)开展的剪纸、中国结等工作坊,也赢得了学员们的满堂喝采和一致好评。
纽大孔院与当地社区图书馆的合作,不仅给社区居民提供了学习中国语言、体验中国文化的机会,还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纽大孔院在当地社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盖茨黑德中央图书馆太极工作坊课后合影

巴特尔山图书馆系列工作坊之编织手链
在深入社区、服务居民的同时,纽大孔院也在一如既往地为纽卡斯尔大学的学生提供着中文教学服务。中文课程是纽大现代语言学院全校语言课程(University Wide Language Programme,简称“UWLP”)所涉及的14门语言课程之一,免费向全校学生开放。本次秋季学期共开设了两个初级汉语班和一个中级汉语班,共计36人注册。UWLP中文课程的长期稳定开展,在纽大范围内积累了良好的口碑。为了保证较好的教学效果,UWLP课程限定了注册人数,许多想要报名中文课的学生还候选名单上,以期下学期能够成功加入。

UWLP中文课初级班学生写的汉字
而为了更大范围内服务好对于中文课感兴趣的纽大员工以及校外广大民众,纽大孔院也开设晚班课汉语课程。本次秋季学期的晚班课共开设从初级到高级共7个等级的汉语课程,学生人数达34人,较之春季学期的5个等级、16人,实现了较大的飞跃。参与课程的学生中,有纽大的教授和职工,有学完了UWLP课程还想继续学习汉语的纽大学生,有与纽大同在一个城市的诺桑比亚大学的学生,有为了取得HSK证书从而申请去中国高校学习的华裔中学生,还有为了跟中国儿媳和亲家家人沟通的“英国公公和婆婆”……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背景的学生齐聚一堂,他们学习汉语的目的多种多样,汉语水平也各有千秋,但是,在纽大孔院的课堂上,他们收获的充实和快乐是一样的。

晚班课HSK1级课程学生在用粘土做汉字
语言学习和文化体验是一扇窗口,纽大孔院的各项语言和文化课程,在向当地中小学、社区图书馆、纽大师生和广大公众打开这扇窗口的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华语言文化的良好渠道。可喜可贺的是,随着纽大孔院影响力的不断提高,新的合作邀约也纷至沓来。例如圣威尔弗里德天主教学院希望再开设一个汉语课后兴趣班;参与巴特尔山图书馆工作坊的一名在其他图书馆之间流动工作的学员表示,很多当地图书馆也希望有机会开设同样的汉语课程……
金秋十月,是收获,也是开始。语言为媒,文化作桥,纽大孔院将继续为当地中小学、社区图书馆、纽大师生和广大公众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并借此提供一个展现中国语言文化,增进彼此了解的互惠窗口。
(文/谈晓露、姚娜 图/姚娜、谈晓露、陈婉秀、韦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