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年度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孔子学院共有24名汉语助教(MLA),共同参与惠灵顿维大孔院所辖区域的汉语教学工作。前三个学期,MLA的工作主要包括但不限于,在当地教师指导下进行汉语教学、辅助本土教师进行中文教学、组织文化活动、辅导学生汉语以及协助参与孔子学院各项活动。
学生人数和班级数

截至第三学期,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孔子学院所辖的中小学教学点的学生人数已达到8669名,呈现出稳定而持续增长的趋势。在第一学期,学生人数为6706名,第二学期增至8000名,而第三学期继续增长至8669名。这一快速的增长速度充分反映了中文学习的吸引力和受欢迎程度。在班级数方面,截至第三学期已达到352个班级,相对于第一学期开设的318个班级,增长了10.6%。每个班级都充当了中国文化传播的重要窗口,志愿者们在这些班级中不辞辛劳,提供精心策划的教学内容和富有互动性的活动,为学生们的汉语学习之路提供了强大支持,同时也深入传授中国文化的奥妙。
学期课时数
截至第三学期,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孔子学院所辖中学小学教学点教学学期总课时数达到2611.5小时。其中,独立授课小时数为1898.5小时,占总课时数的72.5%;辅助教学小时数为713小时,占总课时数的27.5%。这显示出汉语教学呈现以独立教学为主、辅助教学为辅的教学模式。与第一、二学期相比,第三学期的教学课时数持续增长。第一学期的课时数为1056.25小时,其中独立教学为434.25小时,辅助教学为622小时。第二学期的课时数为2495.25小时,独立授课小时数为1581.75小时,辅助教学小时数为889. 5小时。第三学期的独立授课小时数相较第二学期有所增长,增加了313. 75小时。这充分体现了由MLA独立负责的汉语教学在新西兰的蓬勃发展和日益增长的受欢迎程度。
文化活动


在日常教学活动之余,MLA积极开展各项文化活动,丰富汉语教学内容,让学生们近距离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第三学期,开展文化活动的教学点包括:Wellington Girls' College, St joseph’s school, Otaki College, Wellington College, Sacred Heart Cathedral School, Samuel Marsden Collegiate School, St Brigid's School, Queen Margaret College, Western Heights High School等九所学校。文化活动主要以Chinese Club、Chinese Workshop等文化小组形式为主,活动开展频次一般为一周到两周一次。
第三学期里,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活动是新西兰中文周与中秋节文化活动。Samuel Marsden中学的学生们通过扇子舞、中文说唱以及中国传统舞蹈来庆祝中文周;Wellington Girls’ College的学生们在MLA刘畅的指导下,于中文周首日在学校晨会上为全校教职工带来了舞狮和扇子舞表演;Churton Park School的师生们在喜庆热闹的锣鼓声中参加了两场特殊的中华传统体育文化体验课—舞狮与武术,深刻感受了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的乐趣与魅力;MLA孙昕在Otumoetai Intermediate School设计了系列语言文化体验活动引导学生们深入体验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的魅力和文化内涵。
孔子学院本部活动

MLA除了在所属教学点完成教学工作,同时也积极参与了维大孔院本部组织的汉语角与空中汉语角等活动。第三学期内,维大孔院本部组织了三次线下汉语角,吸引了数十名中文爱好者的参与。同时,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孔子学院志愿者教师刘畅、曹涵薇前往惠灵顿广播电台(Wellington Access Radio)录制了疫情后首期中文电台节目——“空中汉语角·Mandarin Corner on Air”。该节目是维大孔院的旗舰栏目,时隔三年,中文之声再次回响在惠灵顿的上空。
总结
回顾本年度前三个学期,在MLA的共同努力下,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孔子学院片区内,汉语学生人数持续增长,教学质量不断提升,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汉语教学和中华文化传播取得了显著进展。在未来,MLA将继续秉承传播中华文化的使命,坚持高标准、高质量的汉语教学,努力推进中新文化交流与合作。
(文/卢涵文 图/惠灵顿维大孔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