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中下旬,我完成了人生中第二个研究生学位的学习。在通过了语合中心的选拔考试、孔院面试和培训后,我从伦敦直接前往孔子课堂所在学校博航特沃辛中学(Bohunt School Worthing),开始了在南安普顿大学孔子学院为期近两年的汉语教师的工作。
两年时光匆匆如流水,有时我希望时间能过得快一些,以便“跳出”当时不知所措和令人棘手的窘境;有时我又希望时间可以过得慢一些,因为不忍心跟结下深厚情谊的孔院家庭和朋友离别。不论怎样,在孔院的这两年,我体会了充实、收获了感动,是我人生中非常宝贵的一段经历。
1.初到小镇,在困难中感受温暖
我赴任的时候正好是全球新冠病毒爆发最严重的时期。受疫情的影响,我赴任的过程并不顺利,甚至可以说是异常艰辛。但是在语合中心老师和两位孔院院长的大力帮助下,我终于在2021年11月初成功赴任。坐在从伦敦开往沃辛的网约车里,看着窗外的景色从繁华茂丽的大都市一段段切换到空旷宁静的小镇,我意识到自己就要离开生活了一年、熟悉而且生活便利的伦敦大都市,去往一个没有任何熟人的陌生小镇,心中产生了些许好奇,但更多的是担忧。
大约一个半小时之后,司机把我拉到了位于沃辛海边的一家小宾馆。在接下来的14天里,我一边忙于找房和购买家具,一边正式开始我的孔院工作。在宾馆期间我认识了一位华人前台,她开朗又乐于助人,是我在沃辛当地认识的第一个朋友,我很感谢她。由于沃辛地方小,房源稀缺,供不应求,14天后我仍然没找到自己的房子。为了缩减开支,我带上所有的行李从沃辛的宾馆搬到Airbnb上租的位于沃辛镇外的相对便宜的民宿中。那时正值11月,是英国冬天较冷且多雨的时节,下午3点多天就黑了。我记得当时为了省一些公交钱,下午放学后选择一个人沿着公路步行回民宿,路上风雨交加,行人很少,让我想起了刘德华的那首《冰雨》,“冷冷的冰雨在脸上胡乱地拍……”, 但是我在内心告诉自己,再坚持坚持。中方院长郑若玲老师也时刻牵挂我找房子的事情,帮助我舒缓情绪、减轻压力,给了我无数的温暖,让我坚定了要克服困难的决心。后来,终于找到了房子。虽然房子很小,不带家具,设施也很陈旧,但总算有个“家”了。
2 .Bohunt工作,充实又富有挑战
我在南安孔院的工作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博航特沃辛学校孔子课堂的工作,一部分是孔院本部布置的工作。
我任教的学校博航特沃辛中学位于英格兰南部海滨小镇沃辛。入职第一天,中文主管奈老师带我见了校长和课程主管Tom, 大家都很友好并对我的到来表达了欢迎。当我第一次走进学校的中文教室,看到棚顶挂的灯笼、墙上贴的学生认字和学习拼音的卡片,感觉教室的每个角落都有我熟悉的中国元素,让我顿感亲切。
我在沃辛中学的主要任务是给七年级和八年级共5个班级授课,并且辅助教学GCSE十年级和十一年级,此外就是开设每周一次的课外中文和中华文化兴趣班,同时根据需要协助学校开展各类校内外活动等。刚到学校时,校领导考虑到我对学校的教学模式、教学系统和学生都还不了解,就先安排我随堂观摩学习本土教师的中文课,然后再开始独立授课。我很感激学校这么人性化的安排和对我的照顾,让我有一段过渡时间来更好地了解学校和学生。很快我就迎来了自己在沃辛第一次独立授课的试讲。我记得当时讲的是第五章与食物有关的话题,试讲结束后,听课老师走到我面前跟我说了一句“讲得很好”,我心里的一块大石头落地了。
在我独立授课后,课堂上的问题开始逐一显露出来,其中最大的挑战就是课堂纪律。班级学生人数在30人左右,英国的学生相对自由、课堂纪律较为松散。这两年我见识了各种各样奇奇怪怪的捣蛋行为,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他们做不到的。我常常不得不停下讲课来维持课堂纪律,可学生的纪律问题就像是水缸里的葫芦,按下了这只又浮起了那只。因为不想冲学生发火,只好提高嗓门来讲课。一节课下来,讲得很辛苦,而效果却事倍功半。
因为课堂纪律问题我苦恼了一段时间,为了改善课堂纪律,我下了很大的功夫。首先,我向中文部的付老师寻求帮助。付老师是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本土老师,那段时间下课后我经常跑到付老师的教室向她取经,付老师很乐于分享经验,从她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也正因此,我俩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平时一起共事,假期时则结伴去海边烧烤,我们还一起过了一个难忘的生日。除了请教有经验的同事们,我自己也翻阅了很多资料。渐渐地我开始对课堂进行“改革”。课下我跟爱捣蛋的学生进行沟通,试图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找出他们不遵守纪律的原因。比如,如果学生觉得教学目标定得过低,对他们来说没有难度,就不会集中注意力,我就会课前额外多打印一些只适合高水平学生用的习题;如果学生觉得教学目标定得过高,他们听不懂而捣乱,我就会为这类学生适当降低学习难度。一言以蔽之,就是尽量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营造出积极且适合他们的学习氛围。
其次,我尝试运用多种讲练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每节课都是同样的流程,学生自然会觉得枯燥无味,就很容易做小动作、开小差。所以在课堂上我变着花样或通过做游戏帮助他们练习,或进行小组比赛、男女生比赛、师生比赛等,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爱玩是青少年的天性,如果能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寓教于乐,那一定会让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在讲课环节有时我还采取设置“小先生”的方式,选择一些学生到黑板前领读、领写,这样既让领读、领写的学生感到自信,被领的学生的积极性也会更高,因为人人都想当“小先生”。
为了提高学生的纪律意识和学习积极性,我还通过奖励的方式鼓励学生。我做了一张“星星纸”,纸上有每个班每个学生的名字,如果这个学生表现好,我就会在他的名字后面贴一个小星星,学期末根据星星数量的多少评选出前几名的学生,分别给予不同的小奖品。我还准备了很多精美的彩色贴纸用于表扬他们的好成绩和好行为,学生之间会比谁得到的贴纸多,为了得到更多的贴纸他们开始努力上进。每次下课都会有学生激动地围着我问“Miss, 我今天表现得怎么样?可以得贴纸吗?”“Miss, 我课堂上连续回答了两个问题,可以得两个贴纸吗?”对于不遵守纪律的学生,我也会根据学校的warning、second warning、C1、C2、report等流程给出相应的惩罚,做到奖惩公平。面对这群天真无邪又毫无拘束的学生,教师只有以真诚的鼓励、耐心的讲解、巧妙的引导、多样的讲练方法,才能使课堂呈现出活而不乱的局面。


部分奖励奖品
渐渐地,我发现这帮调皮的“捣蛋鬼”开始有了改变,课堂上认真听讲与思考,捣蛋的次数也减少了许多。在后来的会考中,学生们很争气,班级成绩十分优异,有的学生还在2022年第一届南安孔院杯汉字书写大赛中获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我心中的成就感和幸福感难以言表。在考完试后的家长会上,有位家长说的话让我印象深刻,他说他儿子最喜欢中文课,而且现在中国社会发展得非常快,很多公司都和中国有业务往来,学好中文对未来个人发展很重要,所以他非常支持儿子将中文选作GCSE的科目之一。

学生获奖证书

学生作业本
我所教授的班级中有一个班级比较特殊,也是我印象最深刻的。这个班级总共有20多个学生,全都是SEN的学生。SEN是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的简称,是指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学生,比如有特殊学习障碍、自闭症、多动症、注意力不足和智力障碍等的学生。通常情况下一个普通班会有不超过6、7个的SEN学生,但我这个班级全都是SEN的学生,授课难度可想而知。在这个课堂上,我会放慢讲课的速度,将复杂的知识点切块分解,更加注重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和合理安排难易程度不同的内容。此外,还会格外关注学生的行为和情绪变化,如果他们因为学习困难而感到有压力,就会及时调整学习难度并加以安抚。我与这些学生相处得很愉快,有一个学生每节课前都会主动过来问我“Miss, 你今天怎么样?今天过得好么?”下课后又主动过来跟我礼貌地道别:“Miss,谢谢你教我,希望你周末愉快。”还有一个学生在开家长会的时候,她的父母跟我说她女儿在学校最喜欢中文课,但她觉得留的作业不够多。于是我每次都会给她女儿单独留一些额外的课后作业。这些学生能有这么积极的学习中文的态度让我非常感动。
除了中文教学,在沃辛中学还组织和参与了很多中国文化活动,比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的文化体验课,传统中国服饰、探索中国城市文化体验课,包饺子烹饪课,中文开放夜和《清明上河图》集体绘画活动等。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包饺子体验课,那时学完了有关食物的章节,就为学生上了一堂包饺子的烹饪课。一切食材准备就绪后,我向学生们示范如何包饺子。熟悉了整个流程后,学生们都跃跃欲试,纷纷拿起来饺子皮和筷子开始包饺子。我们一边包饺子,一边回忆课上学过的相关词语和句型,比如“鸡肉”,“牛肉”,“鸡蛋”,“我喜欢吃…”等。学生们最后包出的饺子什么形状的都有,有圆形的像包子一样的,有三角形的,还有像烧麦一样开口的。包好后我们把饺子放到笼屉里蒸熟,出锅后空中弥漫着饺子的香味和大家的欢声笑语,大家争先恐后地品尝自己的劳动果实。还有的学生跟我说饺子太好吃了,这是他第一次吃饺子,要带一些回家给他的父母尝一尝。尽管饺子包得或大或小、奇形怪状,但整堂课大家都兴致勃勃、不亦乐乎,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一堂一个小时的体验课是短暂的,但留给他们的回味是无穷的。饺子味道鲜美、香气四溢,我相信它浓浓的中国味会一直留在学生们的心里。




文化活动照
3.孔院工作,丰富多彩
除了在沃辛中学的工作,我还承担了一部分孔院本部的工作。孔院本部布置的教学任务是教授大学生欧文的中文课。2022年7月,我有幸作为指导老师带领欧文赴伦敦参加第二十一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全英大区赛。经过我们共同的努力,欧文参赛表现出色并最终斩获了三等奖和“中英两国文化推广大使”双奖项。这次经历对我来说是一段崭新而又意义非凡的体验,同时也丰富了我的教学与比赛指导经验。此后,我又指导欧文参加了一些汉语比赛并皆斩获奖项:2022年厦门大学“慧识中国”国际学生汉语演讲比赛获得三等奖;第二届华理杯中文大赛获得第二名和最佳网络人气奖双奖;汉语桥全球外国人汉语大会-配音秀全球大赛荣获金奖,我因此也获得“优秀指导教师”称号。学员比赛多次获奖离不开孔院大家庭一直以来的细心筹备和大力支持,单靠自己的一点微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团队力量才最强大。






获奖证书与奖杯
除了开展汉语教学,南安孔院还会在英国当地举办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活动。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两次春节活动。第一次是与南安普顿市华人协会在南安普顿最大商场Westquay合作举办的2022春节系列文化活动,内容包括文艺演出和中国文化工作坊。我在这次活动中担任中英双语主持人。这是英国爆发疫情以来南安普顿市首次举办的大型线下春节庆祝活动,吸引了大量访客,把商场四周围了个水泄不通,据统计当天观众多达四万多人次。第二次春节活动是2023年举办的元宵节体验工作坊。我负责泥塑,俗称“彩塑”,这是用黏土塑造成各种形象的一种中国古老的民间手工艺,出于安全和卫生考虑,我们用超轻黏土代替了泥土。孩子们一教就会,很快地,一只只可爱的小动物就出现在孩子们的手中。最受欢迎的动物当属中国的国宝大熊猫了,有的孩子还充分发挥想象力,给熊猫加了竹子和底座。活动现场一片欢声笑语,大家都沉浸在节日的喜悦气氛中。虽然由于距离原因去南安孔院本部的次数不多,但每次见面都很难忘和愉快,在与两位院长和老师的接触中自己也有了不少收获与成长。大家不会因为距离而冲淡了感情,反而因为时间而加深了感情。

孔院大家庭春节活动合影

与南安普顿市市长合影

孔院元宵节活动
4. 圆满结束,未来可期
我很珍惜在南安孔院的两年时光,让我遇到了一群可敬又可爱的领导与同事。中方院长郑若玲老师在工作和生活上都给予了我“妈妈”一样细腻的关怀。我至今记得第一次去孔院总部,若玲老师在家亲手做了一大桌美味佳肴,那是我那两个月吃过的最温暖的一顿饭。去南安做活动时,若玲老师总是开车到南安火车站把我们接到活动地点,有次怕我饿,一见面就给我一大盒她出门前亲手做的炒面,我在车上狼吞虎咽地把那盒炒面全吃光了。因为每天讲课嗓子痛,若玲老师还特意把本就为数不多的从国内带来的嗓子药从南安邮寄给了我,让身处异国他乡的我心中倍感温暖。外方院长郑英老师也在工作和生活上给予了我们非常大的帮助与支持,郑英老师本人是个非常专业又干练并且在研究领域颇有造诣的老师,是我羡慕又想一直学习的榜样。孔院核心教师傅瑛老师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每次开会都能为我们分享非常多实际好用的建议,让我们在专业道路上少走弯路,受益匪浅。康老师乐于助人,枫茹心灵手巧,爻细致认真……太多的感动无以言表,感谢领导和同事们这两年在工作上对我的鼓励与支持以及在生活上对我的关心与照顾。

和郑老师、康老师在孔院办公室准备春节活动

离任时收到的礼物
我的第一个硕士学位是浙江大学的动物科学专业硕士。出于对汉语教育事业的热爱,我在英国的国王学院(King’s College London)又攻读了第二个硕士学位——教育学硕士。在这条路上,我遇到了志同道合的小伙伴,遇到了一直爱护和帮助我成长的师长,让我在享受英国异国风情的同时又能够不断地接近自己的理想。当我们感受到了雨后的彩虹是何等的绚丽,又何必惧怕突然来袭的风雨。每个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无法重来,最重要的是能够勇敢地朝着自己的梦想不停地追逐,并且好好地活在当下,把握住现在的每分每秒。

参加King’s College London的毕业典礼
(文图/宫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