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孔院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孔院动态 -> 正文

皇太后大学孔子学院成功举办本学期首场中华文化营

时间:2023-08-27 作者: 点击:

当地时间8月18日,皇太后大学孔子学院迎来了新学期的第一批小客人,他们是来自清莱第五中学的七十几名初中生,他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兴高采烈、充满好奇地来参加中文文化营活动,开启了一场中国文化体验之旅。

   开营仪式在小营员们热情期待的掌声中拉开帷幕。首先,大家共同观看了皇太后大学孔子学院的介绍片,从中了解了孔子学院在促进中泰文化交流和汉语教学等方面的卓越成就。

随后,孔子学院院长张桃上台致辞,她首先对清莱五中多年来在汉语教学和中国文化活动方面做出的努力和成绩表示肯定和赞赏。她指出清莱五中是孔院合作时间最长、关系最紧密的教学点之一,孔院愿意为清莱五中搭建中文教育和文化协作的平台,今后与清莱五中在更多领域进一步深化合作。她也希望小营员们抓住这次参加文化营的机会,沉浸体会中华文化的魅力,激发起学习汉语的动力,并预祝此次文化营圆满成功。

之后,清莱五中副校长Mr. Sahamit Ta-on的发言简洁有力,他指出汉语是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语言之一,学好汉语对于学生们将来的人生道路和职业规划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清莱五中非常重视与孔院的合作,每年都会带学生们来参加各种中国文化活动,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他鼓励学生们要认真参与到各个文化体验活动中,寻找汉语学习的长远目标。最后他对于孔院多年来对清莱五中的支持和帮助表示诚挚的感谢,希望今后双方能够展开更亲密的合作。

剪纸是中国民间艺术的瑰宝,肖婧宸老师从剪纸的文化韵味、用途、工具等方面进行了介绍,惟妙惟肖的剪纸艺术作品和高超的剪纸技艺让同学们新奇不已,也引得大家跃跃欲试,在随后的“动手剪一剪”环节中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都剪出了立体的“春”字和雪花等造型的剪纸作品,大家都兴奋地与自己的作品合影留念。

杨巧波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作为中国传统工艺品中国结的寓意、发展演变和不同种类。随后杨老师通过图解和视频向同学们展示了中国结中的纽扣结和吉祥结等结法,纽扣结虽小巧玲珑却考验观察力,吉祥结看似复杂但更容易操作。同学们在老师一遍遍的现场演示和一对一的亲自指导中终于都做出了自己的第一个中国结,欣喜不已。

古筝课程由谭红老师负责,她首先通过一个视频向同学们介绍了古筝这一中国古老民族乐器的历史和音乐文化,并展示了古筝与其他乐器在构造、演奏方式和情感表达等方面的不同之处。随后通过亲自演奏《高山流水》和《云水禅心》等古筝名曲片段,让学生们体会到了古筝的独特音色和美妙旋律。在介绍了古筝的基本音阶和基础指法之后,她教导营员们如何正确演奏古筝,带领他们共同弹奏了一首古筝乐曲《沧海一声笑》,一堂体验课下来同学们都能独立弹奏这首曲子的片段,非常有成就感。

张雯钰老师在中国歌曲学唱课上教学生们唱了一首深情悠扬的歌曲《蝴蝶》,她首先向学生们介绍了这首歌曲的背景和意义,这首歌是根据中国民间爱情故事《梁祝》创作而成,她给学生们讲述了这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学生们都被梁山伯与祝英台真挚的感情所打动。接下来,张老师一边逐字逐句地介绍歌词大意,一边一句句带领学生们哼唱,极具艺术细胞的泰国学生们很快就找到了乐感,学会了这首歌。在互动环节中,老师邀请学生们单独或结伴上台表演,营造出了欢快的气氛,让学生们在轻松的氛围中感受到中文歌曲的魅力。

在闭幕式上,清莱五中的教师代表林金加和学生代表马秋鸿上台发言,通过一天紧凑而充实的文化营体验活动,营员们都学到了很多东西,收获满满,并且激发起了他们探索汉语和中华文化魅力的动力,他们也会把今天的体验成果带回学校与其他同学分享,希望以后还有机会来参加孔院的其他活动。

最后,张桃为参加此次中文文化营活动的教师和学生颁发证书,全体师生合影留念,在依依不舍中互道别离。


/秦晓弦审核/张桃


友情链接

中国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新店镇翔安南路厦门大学翔安校区坤銮楼(主楼群二号楼) 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 361102

电子邮件:oec@xmu.edu.cn(招生) oecbgs@xmu.edu.cn(办公室) 网站:http://oec.xmu.edu.cn/

电话: +86 (0)592 2186211 传真: +86 (0)592 2093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