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下午,国际中文教育学院/海外教育学院2024-2025学年春季学期全体教职工大会在翔安校区坤銮楼C104举行。学院党委书记许美霞、院长陈志伟等党政领导以及全体教职工参加大会。大会由陈志伟主持。

会上,陈志伟传达了厦门大学春季研讨会精神,强调全体教职员工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在新时代科研发展新形势驱动下,要深入推进“创新赋能”行动,全体教职员工要秉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守正创新,为国家培养国际中文教育人才贡献力量。围绕学院新学期的工作重点,陈志伟还就学科建设、科研、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国际化与孔子学院合作等方面的重点工作作了强调,她鼓励全体教职工要齐心协力,秉持主动作为、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全力以赴投入到工作当中,为推动我院各项工作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而拼搏奋进。

副院长耿虎着重介绍了今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情况,动员学院教师继续积极申报,表示学院高度重视科研工作的开展,将会大力支持并保障项目申报工作,他还介绍了全年各类科研项目的申报时间,提醒教师做好准备,提前规划。
为深入推进“创新赋能”行动,加强有组织科研,学院特别安排了科研和教学分享环节。2024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负责人陈肯老师就国家社科基金申情书和论证活页的撰写等做了经验分享。学院语合中心专职教师李逊和康国旗分别就流行文化在国际中文教育教学趣味性中的应用和教学经验进行分享。
台湾研究院张宝蓉教授应邀就国家社科基金申报经验进行分享。她强调深度学习之要义,需秉持认真严谨之态度投身学习,要将过往经验与新知识有机融合,带着实践中衍生出的各类问题深入探究,以达融会贯通之境,借此持之以恒地夯实学术根基,稳步提升理论素养。同时,聚焦长远规划之关键。着眼未来发展大局,张宝蓉倡导制定兼具科学性与合理性的成长蓝图,精心雕琢项目申报书。张宝蓉还强调要重视方法运用之精妙。一方面,要熟稔作为策略层面的方法,用以指引研究路径;另一方面,不可忽视作为研究对象的方法,二者相辅相成,灵活调配运用。与此同时,严守学术规范底线,以发表要求为准绳,对学术成果反复斟酌、精雕细琢,逐步培育结构化思维模式,养成严谨规范的写作习惯,力求在学术道路上行稳致远。

会议期间,陈志伟向全院教职工介绍并欢迎华文系新入职教师齐小鹍及博士后袁亮杰。许美霞代表学院为两位新同事赠送书籍,鼓励新教师充分利用学院平台,发挥专业才能,助力学院科研教学等事业不断发展。
学院党委副书记林明华通报了学院各类学生的情况,今年春季学期,学院将迎来130余名国际学生,全院在校学生规模将突破800人。他鼓励各位老师积极参与对国际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指导,并希望大家加强对研究生日常管理和关心指导,关注学生毕业和就业状况。
副院长潘超青就新学期的教学进行解读。过去一年学院教学成绩良好,课程体系不断完善,师资力量显著增强。新的一年学院将全力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全院教职工将携手奋进,为学院发展砥砺前行,助力国际中文教育热潮持续升温。
最后,许美霞作大会总结。她表示,2025年意义非凡,既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同时又承载着“十五五”规划的谋划重任,要立足当下学院发展实情,以前瞻性的眼光展望未来走向,各项任务艰巨繁重,各项工作需争分夺秒,加速推进。这是一个全新的起点,也是迈向更高目标的新征程。她呼吁全体教职工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及全国科技大会、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投入到工作中去,力求在国际中文教育领域中,书写出浓墨重彩的新篇章,为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培养知华友华爱华的国际人才贡献磅礴力量。

(文/林煜昕 图/张峰,林幼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