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进一步强化师德教育、践行师德规范、弘扬高尚师德,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扎实推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的实施,11月15日下午,学院党委在坤銮楼B102组织了一场师德师风教育专题教育讲座,会上党委书记范丽领学相关条例和案例,随后邀请厦门大学陈景润数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林亚南开讲《陈景润的传奇人生与精神魅力》。党委副书记吴荻主持活动,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党员参加了本次活动。
在活动第一阶段,范丽书记与全体教职员工分享了教育部研究制定《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的内容,并介绍了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和厦门大学黄大年式教育团队的创建情况。她表示,广大教师能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教书育人,呕心沥血,默默奉献,为国家发展大计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贡献力量。通过学习规范职业行为,明确师德底线,希望广大教师努力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随后,范丽书记通报了部分高校发生的违法违纪案例,在这些案例中,个别教职工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言行失范,违纪违法,既严重损失了学校的声誉,也破坏了高校教职工队伍的形象。通过丰富的案例开展警示教育,希望全院教职员工以案为鉴,不断增强法律意识,自觉提升自身修养,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远离纪律红线,法律底线。

随后,林亚南教授为我院师生讲授陈景润先生的传奇人生与精神魅力。讲座伊始,林亚南教授从厦门大学的四个精神入手:即陈嘉庚先生代表的爱国精神、罗扬才烈士代表的革命精神、萨本栋校长代表的自强精神以及王亚南校长、陈景润校友代表的科学精神,引出陈景润先生历经坎坷但矢志不移的传奇一生。林亚南教授从我们耳熟能详的哥德巴赫猜想与陈景润先生之间的故事讲起,从痴迷学业、初露锋芒、石破天惊、执着追求四个部分回顾了陈景润先生的一生。陈景润先生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1949年考入厦门大学数理系,三年后提前毕业到北京四中任教。1955年2月由当时厦门大学的校长王亚南先生举荐,回母校厦门大学数学系任助教。这期间,他开始研究数论并发表论文。后来,由于华罗庚教授的赏识,陈景润被调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陈景润于1973年发表了(1+2)的详细证明,被公认为是对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重大贡献。陈景润的成果震撼了国际数学界,世界级的数学大师、美国学者阿·威尔称赞:“陈景润的工作,好像是在喜马拉雅山巅上行走。”陈景润先生是厦门大学科学精神的代表,也是攀登科学高峰时代的符号。

“十年育树,百年育人”,祖国的建设需要各方面的人才,而人才的培养靠的是教育,振兴民族的希望在于教育。教师是振兴教育、培养人才的关键;教师队伍是我国教育事业兴衰的关键。要办好教育,就必须造就一支事业心强、工作作风扎实、师德优、业务精、让党和政府放心、人民群众满意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我们要缅怀科学先贤,传承景润精神,树立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以及家国情怀,要立志,成为一名社会需要的人为社会做贡献。

吴荻副书记最后说,希望学院全体教职工能够重教勤学,教书育人,求是创新,牢记初心使命,积极进取,将师德师风养成放在显著重要位置,在师德师风养成中携手开创学院新的未来!
(李妍丽 李珑/文 苏宏捷/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