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我院举办南音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

    时间:2024-04-20 作者: 点击:

    为弘扬民族文化,体验非遗魅力,4月19日下午,在第五个“国际中文日”到来之际,国际中文教育学院/海外教育学院于翔安校区坤銮楼B102多功能厅举办“非遗进校园—‘南音’文化体验活动”。来自厦门市南乐团的艺术家们应邀为学院师生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艺术表演。学院部分教师,以及来自中国、英国、荷兰、土耳其、印尼、泰国、菲律宾、日本、蒙古、尼日利亚等16个国家的海内外学子齐聚一堂,深入感受这一中华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

    南乐团的艺术家们身着传统服饰,以一曲八音合奏《彩鸾奔归令》拉开演出序幕。随后唐诗吟唱《静夜思》、表演唱《登鹳雀楼》、宋词吟唱《雨霖铃》、洞箫独奏 《孤烟直》、和声唱《乐趣》、以及古谱唱《八骏马》等6个曲目轮番上演。乐团以精巧的编排,采用独奏、吟唱、合唱等丰富的形式为在场师生奉献了一场精彩绝伦的南音盛宴。整场演出内容古朴典雅、音乐清脆悦耳、旋律细腻流畅,现场声韵悠扬,时而轻柔舒缓,时而激情迸发,余音绕梁,雅音不绝,尽展南音之韵。

    南乐团还向师生介绍了琵琶、洞箫、三弦、二弦、品箫、拍板等乐器,以及四宝、双铃、狗叫、响盏等特殊的打击乐器。这些乐器音色丰富多变,演奏技巧独特,让大家耳目一新。现场部分学生上台体验,亲手弹奏出一声声古老的旋律;学生们还上台诵读南音歌词,亲身体验南音魅力。新奇的互动体验也让学生们对南音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活动结束,国际中文教育学院/海外教育学院党委副书记林明华代表学院向南乐团赠送纪念品,双方也将南音传承上进行更进一步的合作与交流。

    来自土耳其的学生白凯提到,这是他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南音,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没想到看似简单的乐器组合在一起可以产生如此美妙的旋律。来自蒙古的阿诺说道:“这场南音演出让我对中华传统音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南音不仅是一种音乐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表达。”

    国际中文教育学院/海外教育学院教师肖宁遥表示,学院一直非常重视非遗研学,特别是对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的文化实现“在地化”研学体验。“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并不曲高和寡,很多学生只是缺少途径去了解、去感受。一位来自尼日利亚的学生在活动结束后,询问去哪里可以学习南音乐器。要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与传播,需要的正是这种双向的奔赴。”

    南音也称“弦管”“泉州南音”,有“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之称。2006年5月,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本次活动不仅是一次音乐的盛宴,更是一次文化的传递。借助此次南音体验,不仅充分展示了南音艺术跨越时空、超越国度的永恒魅力,也让一众中外学生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与艺术内涵。古色古香的旋律将继续在现代社会中发扬光大,激励更多人去探索和珍视那些被岁月埋藏的艺术瑰宝。国际中文教育学院/海外教育学院也将持续推进“非遗进校园”系列活动,进一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传播与发展。

    (文/ 杨泽義 图/ 苏宏捷 南乐团 陈艺新)


    友情链接

    中国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新店镇翔安南路厦门大学翔安校区坤銮楼(主楼群二号楼) 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 361102

    电子邮件:oec@xmu.edu.cn(招生) oecbgs@xmu.edu.cn(办公室) 网站:http://oec.xmu.edu.cn/

    电话: +86 (0)592 2186211 传真: +86 (0)592 2093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