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纪念建院65周年“学院荣光”系列采访】“人家能做的,我们也能做”——记黄建军院长

    时间:2022-01-09 作者: 点击:

    编者按:国际中文教育学院/海外教育学院自1956年创建以来,秉承校主陈嘉庚先生“独是师资一项,最为无上第一要切”的精神,始终坚持育人为先,爱生如子,在六十五载学院发展历程中,涌现出了一批批优秀教师,他们用毕生的奉献和爱心,践行人民教师的初心使命,用满腔热忱书写立德树人的动人篇章,为五大洲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6万多名各类专门人才,他们用心血和汗水,浇灌中外民心相通的友谊之花。

    值此建校百年和学院成立65周年之际,学院开设“学院荣光”系列专访,通过分享他们的故事,记录和追忆为学院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老师们,同时也展现学子风采,传递师生榜样力量,激发在校学子珍惜韶华、为院增光的斗志,进一步凝聚师生爱校荣校的共识,为新时代学院新发展汇聚精神力量。


    人物简介:黄建军,男,籍贯江西省余干县,195681日出生,19757月参加工作,198765日入党。投身孔子学院建设工作11年来,先后任泰国皇太后大学孔子学院和美国特拉华大学孔子学院首任院长,在任期间克服各种困难,为两所孔子学院的运营打下了良好基础。

    在泰国皇太后大学孔子学院工作的七年中,他主持开发了“网上中文考试与测试系统”,并组织力量编写了十本汉语教材,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在该大学领导的支持下,孔子学院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了汉语必修课(6个学分),汉语成为该校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每年汉语学生人数达4000多人。11年来,黄院长领导孔子学院组织各类文化活动百余场次,吸引观众10多万人次。

    201412月特拉华大学孔子学院荣获“厦门大学优秀孔子学院”称号;201712月和201812月皇太后大学孔子学院荣获“厦门大学优秀孔子学院”称号;201612月和201912月黄院长本人获“厦门大学孔子学院先进个人奖”,并于同年获皇太后大学“特殊贡献奖”;201812月皇太后大学孔子学院荣获汉办颁发的“全球优秀孔子学院”称号。

    201912月退休后,黄院长继续为孔子学院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南方基地领导的支持下,组织修订和编写了适应线上教学的《笃行中文》一至四册,参与组织申报并获批两个教育部中外语言合作中心课题,目前在努力开发慕课、微课和线上教学质保系统,为疫情常态化下的汉语线上教学服务。

    1 黄院长与他的书法作品


    初来海院·缘定终身

    65岁的黄建军院长恰与学院同龄,从他进入海院那一刻起,便与这里结下了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一生都与国际中文教育事业环环相扣。

    初到这里,海院还是海外函授学院,学院运用通信方式进行远距离教学,学生寄来信件,教职工分类批改。谈到函授教学方式的由来,黄院长说,那时候很多地方都排华,华人在海外生存不容易,环境恶劣,大批回国,国务院侨办支持有关高校开办函授教学就是为了帮助华人谋生。黄院长提到那时候的海外函授部,说“那时候能对外开展教学的大学就两所,我们厦大是其中的一所,因为我校是华侨陈嘉庚先生创办的大学。那时候是数、理、化什么都有,包括我们中医,到后来数理化回来学的就少了,然后就慢慢取消了,只剩下中文和中医。”改革开放后,越来越多的留学生来到厦大学习,教学形式不仅有函授,还有面授。厦大成立专门的国际教育中心招收留学生,学校和政府都非常重视这项工作,后来这个部门合并到海外函授学院,改名为海外教育学院。中医出身的黄院长上午在医院带教,下午给学生上课,晚上批改作业,虽然忙碌,但内心充实。对于外国留学生,黄老师提到,他们远道而来异国求学很不容易,不管是作为东道主,还是为了国家对外开放的事业,我们都要好好帮助他们,为他们服务,意识到他们的难处,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

    1998年,一个阴差阳错的机会,还是中医系黄老师的他,在同事们的鼓励下参加竞聘并被聘为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的留学生部主任。留学生部要负责全校留学生的招生、教学、生活、服务各项事务,责任重大,事务繁杂,那个年代技术有限,完成工作完全依靠手工,连Excel之类的表格都用得很少,不像当今数字化管理。为了更好地做好工作,也基于对计算机的兴趣,黄老师靠着自己的一腔热血开始了对其他领域的钻研。他在中医上做过一套专家系统,还有一个与同事合作的中医针灸专家系统在全国的人工智能比赛中拿到了一等奖。他说,“这个专家系统不光是对我们中医的辨证施治很有用,对招生管理、学生管理那些数据库都是小菜一碟。我就觉得有一种冲动,我觉得这个我可以做,只要你想得出我就做得出”。也因此,黄老师又开始自己翻计算机相关书籍,仔细研读,边学边做,最终成功开发出一套用于留学生和函授生日常管理的管理系统,大大提高了学生管理的效率,还做成了学院网站的雏形。黄院长敢学敢做的精神激励着留学生部的同事们,在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留学生管理的效率不断提高,招生规模也不断扩大。

    “当时我们学院无论留学生招生规模还是管理水平,在全国都是搞得很好的。虽然事务繁杂,每天都充满着挑战,但我和我的同事们心情都十分愉悦,因为那个是开拓性的工作。”说到这儿,黄老师满脸骄傲,洋溢着一种特殊的神采,似乎还是那个年轻的充满干劲的青年。

    “我们那个年代的人,初生牛犊不怕虎,感兴趣的东西都愿意钻进去”。黄院长以他最赤诚火热的内心投身于海院建设,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为今日之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2004年1月同院长詹心丽、书记林自和与毕业学生合影


    开拓创新·不辱使命

    21世纪初期,为响应国家号召,更好地进行汉语国际推广工作,厦门大学开始积极联系国际院校联合开办孔子学院。黄建军院长多次辗转中泰两国,为办成厦门大学第一所孔子学院而奔波,最终,厦门大学第一所孔子学院——泰国皇太后大学孔子学院顺利落地,黄院长也作为第一批建设者留在了泰国当地。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在孔院的第一年,由于跨文化差异和沟通交流等方面的问题,孔子学院活动的开展举步维艰。当时条件有限,又是汉语教育事业在泰国的初创期,各方面设备和教学条件都不完善,中泰两方的合作也还未形成默契,方方面面的问题向黄院长涌来,亟待解决。黄院长深知,在对当地文化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做什么事都不会顺利,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他积极联系泰方大学校领导,深入沟通寻找问题所在。他认为,中泰两国存在跨文化差异,我们要做的,不是消除差异,而是学会换位思考,尽可能去适应它。先了解问题,再解决问题。在面临活动经费无法迅速审批,而活动又必须开展的情况下,黄院长选择用自己的工资先行垫付,“孔院初建,每一次的活动都意义重大,不办是不行的,钱没到位没关系,大不了我先垫着嘛。”看似轻松的几句话,背后隐藏的是一位汉语教师满腔的热情,是不为人知的巨大付出与牺牲。所幸一切努力都是有回报的,仅仅一年,在黄院长的带领下,泰国皇太后孔子学院就顺利形成规模,黄院长这一年建设孔子学院的经验,也给其他孔子学院的建立提供了巨大的参考价值,在之后的几年里,孔子学院的规模也迅速扩大。

    作为一名中医文化的推广者,在泰国执教的日子里,黄院长一直在摸索研究,如何才能让文化背景不同、语言不通的泰国学生更好地学会中医。在课堂上,他循循善诱,但也严格要求。虽然中医在泰国有一定的文化渊源,也有一定的社会基础,但是对不懂中文的同学来说,仍然“难于上青天。”也因此,黄院长开始了对中文教学的研究,“还是要先学会中文,才能读懂中医。”对于汉语教学,虽然他笑称自己是一名“门外汉”,但他做出的种种成就,无一不显示出他为此付出的心血。他发现,对于汉语教学,还是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才能发挥最大作用。在钻研教学理论的同时,他观察学生学习的进度和习惯,大胆试验新的教学方案,在他的努力下,同学们的汉语水平迅速成长。黄院长的付出,让我们看到了一位汉语国际教育工作者的满腔热情和坚韧执着。

    泰国皇太后大学孔子学院是黄院长参与创办的第一所孔子学院,也因此,他对这里有着深厚的情感,在即将退休之时,他毅然放弃了享受安逸清闲的晚年生活,选择再次回到当初自己为之奋斗的地方,为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发光发热,帮助新一批青年汉语教师,承担汉语推广之重任。他退而不休不图名利,老当益壮不忘初心,不辞劳苦砥砺前行,在他眼里,为自己热爱的事业添砖加瓦,是一种幸福。我们作为一名青年汉语教师,有这样一位优秀的前辈,也是我们的幸运!

    3  2013年6月24日朱崇实校长访问特拉华大学孔子学院参观孔子学院学生书法作品展


    编写教材·以考促教

    一路开拓,一路荣光,黄院长的创新精神永远在路上。尽管从专业上看,中医出身的黄院长在二语习得方面是外行,但在泰国皇太后大学孔子学院期间,黄院长认真地研究了克拉申的输入理论,并从中获得启发,将语言的有效输入理念推广至课程设置和教材编写中。

    当时,皇太后大学的校长意识到,中文对学生在就业上的帮助很大,于是就开始将中文设置为全校的选修课。一开始,选修课是中文系在负责。但负责人员毕竟是外国人,对中文教材和课程不太熟悉,因此选修课的教学效果并不好。黄院长接手之后,一直在思考:什么样的教材和课程才能让学生在短时期内更快地提高中文水平呢?

    不久,一个想法涌向心头:以考促学,考教结合,这是不会错的!时间紧,那就利用暑假集中编写;任务重,那就组织一线教师一起讨论分工;难度高,国家汉办已经制定好了HSK考试各等级的词汇和语法标准,顶层设计已经齐全,剩下的只要运用这些词汇和语法造句成段。一学期达到HSK2级,这个大部分老师都觉得难以完成的目标,黄院长却有着十足的信心和热情。

    仔细盘算,扣除开学周和考试周等,中文选修课只有13周,一周一课,那么就从第一课开始设置二级考题,要求学生反复练,反复听。越是投入,越有灵感,黄院长又将题目和信息技术结合,让学生自己也可以在网络上练习,检验学习成果,无需老师参与,而且练习之后,学生的听力也会提升。

    除了前期的精讲多练,还得有成果来检验,黄院长就利用汉办的真题进行模拟考。泰国的老师和同学们都觉得,只学了一学期,不可能完成这么难的题目,但最终80%以上的学生都通过了模拟考。一时之间,师生振奋。“皇太后大学太高兴了,选修课原来是三个学分,后来增加到6个学分,要把学生培训到HSK3级。于是我们后来又增加到4册,要解决由HSK3级提高到HSK4级的问题。”黄院长微笑着,带着满满的自豪感。

    既然反复进行有效输入的理念是有成效的,并且做出了不错的成绩,那就要坚持做下去,不能止步于前。当前,黄院长“退而不休”,依然干劲十足,带领着学院的老师,整理编纂新教材。“《笃行中文》的第一、二、三册就是那时我们为皇太后大学中文选修课编写的《汉语》第一、二、三册,现在改成《笃行中文》,我们现在还在校对,这两天就会拿去印刷。”严谨、创新、坚持不懈,这就是我们从黄院长的故事里感受到的精神与品格。

    提到对青年学子和党员的期待时,黄院长露出期待的眼神,“你们是幸运的一代,生逢其时,要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做好自己的事业,我们这个专业是大有可为的啊!”我们一齐点头,在和黄院长道谢、告别的同时,感受到心里充满了力量。

    4  2018年02月14日在皇太后大学向诗琳通公主赠送书法作品


    文:孟雨彤 雷馨阳 何君扬

    图:黄建军



    友情链接

    中国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新店镇翔安南路厦门大学翔安校区坤銮楼(主楼群二号楼) 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 361102

    电子邮件:oec@xmu.edu.cn(招生) gjzwjy@xmu.edu.cn(办公室) 网站:http://oec.xmu.edu.cn/

    电话: +86 (0)592 2186211 传真: +86 (0)592 2093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