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一朝闻高甲,不负梨园春——国际中文教育学院/海外教育学院组织学生参加非物质文化遗产高甲戏研学活动

    时间:2022-06-03 作者: 点击:

    高甲戏是流行于闽南地区的传统戏剧,是闽南文化中的瑰宝。早在2006年,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为了更好地体验认知高甲戏这一地域特色非遗项目,帮助学生融入社区文化,529日下午,学院中华文化体验课程班近40名各国学生与30多名线上国际学生在肖宁遥老师的带领下,前往厦门金莲陞高甲戏剧团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学实践。


    金门迎客来,芙蓉妆初成

    同学们带着研学纲要来到厦门市金莲陞高甲戏剧团进行研修,此时众艺术家已齐聚前厅欢迎研学团成员的到来。金莲陞戏团团长、“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高晶晶老师也惊喜亮相,着实给了大家意外之喜。

    为了让学员们有机会一探高甲戏台前幕后的奥秘,陈炳聪团长特意将艺术家们的化妆台设置在了前厅,让学员们有机会近距离观察那些华丽造型的诞生。陈团长一面为大家讲解戏曲服饰文化,同学们也一面在服装师的指导下体验戏曲服饰穿戴的讲究。随后,肖宁遥老师带着同学们一探戏曲舞台的奥秘,行至后台化妆间,在大家仔细辨认下终于发现了提前与肖老师前来接受秘密任务的几位同学,引得大家一阵惊呼喝彩。

     

    课堂新风貌,频翻古乐声

    泉腔弦管,曲自南音,兰指科步,步步生莲。扮演花旦的青年演员在颇具特色的泉腔管弦乐中闪亮登场,她脚下的科步轻巧灵动,如踏葳蕤。公子小姐的情深缱绻让学员们沉醉,但高甲戏特色的丑角更是让学员们大开眼界。打破了丑角行当的藩篱,高甲戏以“丑”为美,大量的丑角独具特色,甚至有大量的剧目正是以丑角为主演。提线木偶丑、掌中木偶丑、公子丑诙谐幽默,叫人捧腹;女丑的夸张肢体语言常逗得看客乐不可支;而武丑惊险的翻跳动作更是在夺人眼球的同时让人忍俊不禁。众“丑”齐聚一堂,以丑角的幽默风趣演尽了人生百态,嬉笑怒骂,叫人笑声在口,余韵在心。研修以结合精彩戏曲表演的文化讲解为主线,融合有趣的互动问题进行线上线下的实时考察,让同学们在欣赏艺术盛宴的同时进行戏曲文化的积累。


    迢迢远来客,同探梨园春

    研修过程中,学员们还得到了亲身体验高甲戏表演的机会。不少学员从化妆、穿衣、学演、学唱各方面,全方位地体验了一把高甲戏演员的生活!

    加纳留学生思思扮演了“包青天”,在剧团老师的帮助下戴上帽子和胡须后很喜欢自己这个十分酷炫的装扮。来自乌克兰的悟空说:“虽然我叫陈悟空,但是这是我第一次扮演孙悟空。我最近刚好也在看86版的《西游记》,在装扮表演时,我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我觉得美猴王孙悟空很活泼,个性非常鲜明,在人群中是一个特别有想法的人,也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所以,即便全身悟空妆束让他满头大汗,武丑猴戏让他手忙脚乱,但他仍感谢神奇的高甲戏圆了他的“悟空梦”。

    来自泰国的艾贤同学扮演了公主,她激动地讲到:“感谢厦门大学国际中文教育学院/海外教育学院给我们机会来参加了这次活动,我们体验了高甲戏的各种过程,从化妆、穿着、到演艺表演。同时也要感谢高甲戏剧团的各位老师帮我们精心地化妆,让我们变成了英俊漂亮的演员。这真是一次难忘的中国文化体验活动。”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句话真不夸张。同样参与了角色体验的中国学生杨点说:“如果用两个词来形容感受的话,就是感谢和感动。十分感谢有这个机会能体验高甲戏的角色扮演,在准备过程中被老师们的精神感动,在天气如此炎热的情况下,她们要穿上厚重的表演服,戴上沉重的头饰并维持最好的状态展示给观众。所以我们要好好观看每一场表演。


    高甲新体验,研修零距离

    活动接近尾声,同学们还一起学习了将高甲经典做派与全民健身相结合的高甲戏广播体操,肖老师表示希望同学们将戏曲文化带入日常生活,在熟悉高甲戏做派的同时,在学习研究之余舒展筋骨,锻炼身体。

    最后一个环节是同学们准备多时期待已久的与演员面对面的访谈时间。访谈分小组进行,线上线下同学纷纷连珠提问:90后和00后的年轻艺术家们是如何接触到高甲戏,并将其确定为自己的职业的?”“外国人可以学习高甲戏吗?有传承限制吗?”“卸妆会花很长时间吗?”“高甲戏在海外的演出戏迷多吗?”访谈环节持续了四十多分钟,同学们仍然兴致盎然。

    韩国留学生洪珍永主持了线上同学的互动访谈,他表示:通过高甲文化研修,我真实地感受到了闽南文化,充分地展现出了闽南活生生的文化蕴含。通过与演员的互动访谈,更加亲近高甲戏,拉近了我们与闽南的文化的距离,整个过程我们都很享受。共同参与研学活动的还有30多名线上国际学生。虽然他们无法到场亲身体验高甲戏的魅力,但通过线上课堂,他们同样见证了高甲戏这一非遗艺术的精妙绝伦,并为这一灿烂的艺术发出由衷的赞叹。


    风过故人居,细雨唤新芽

    访谈结束,肖宁遥老师这才道出此行另一个缘由:课程开设九年来,这是第四次来位于福南堂的金莲陞高甲剧团研修,同时,也是最后一次。“福南堂”与厦门大学“建南大礼堂”,同为厦大校主陈嘉庚先生主持修建,“建南”“福南”合为“福建”,承载着嘉庚先生对故乡福建的深切情感。不久之后,金莲陞剧团就将搬离福南楼,这栋历史遗迹留下了很多同学戏曲研修的难忘记忆,在我们研修即将结束的时刻,同学们齐齐向福南楼道别。

    但很快,剧团就将在新的剧场重新开演,厦门首部高甲戏戏剧电影《阿搭嫂》也将在6月份走上院线。全新的场地与现代化的表演形式无不展现出高甲戏生生不息的蓬勃生命力,它必将使闽南文化和福建精神以崭新的面貌呈现给大众、传播到全国乃至荡漾于世界文化之林中。

     

    通旧而思新,非遗重涅槃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高甲戏作为闽南地区独树一帜的非遗项目,其精妙的艺术形式和重要的人文历史价值,值得我们的全力保护、传承,及大力发扬。

    本次研学活动正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积极培养传承人,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这一重要精神的积极响应。

    为了加强对优秀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增强中外文化合作与交流,国际中文教育学院/海外教育学院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研学活动,让璀璨的历史文化走入校园,融入社区,流入中外学子的心间。在积极为学院学子创造丰富的文化学习和交流机会的同时,也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化交流互鉴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彭倩、杨点

    图:黄勤伟、师生


    友情链接

    中国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新店镇翔安南路厦门大学翔安校区坤銮楼(主楼群二号楼) 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 361102

    电子邮件:oec@xmu.edu.cn(招生) oecbgs@xmu.edu.cn(办公室) 网站:http://oec.xmu.edu.cn/

    电话: +86 (0)592 2186211 传真: +86 (0)592 2093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