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由福建省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福建省海外联谊会主办,厦门大学承办,厦门大学国际中文教育学院/海外教育学院、菲律宾华教中心、福建省海外华文教育发展中心协办的2022年第九期“丝路华教·云享育通”菲律宾华校校长(管理人员)线上研修班在厦门大学圆满落幕。厦门大学国际中文教育学院/海外教育学院院长陈志伟出席结营仪式,与来自菲律宾29所华校的50余位校长及管理人员相聚云端,依依惜别。仪式由厦门大学国际中文教育学院/海外教育学院副院长潘超青主持。

(结营仪式现场)
仪式以研修视频回顾为开端,全体与会人员一同重温多元的讲座内容,聆听同研共学的故事,分享华教道路上的累累硕果。
陈志伟在结营致辞中指出,后疫情时代教育与教学模式的变革对海外华文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次线上研修着力构建一个双向交流合作的平台,共享一场双赢的知识盛宴,探索未来华教发展的无限可能。今后,厦门大学国际中文教育学院/海外教育学院将秉承华文教育信念,承续厦门大学优良传统,推动中外文化教育领域更广泛的交流合作,继续搭“桥”,助力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

(陈志伟院长致辞)
菲律宾侨中学院(总校)副主席蔡艺术博士代表学员发言,她以一句“相隔遥远却近在咫尺”点出了此次“云上”研修带给她的切身感受。她在发言中表达了对此次活动的主办、承办及协办单位全体人员的由衷感谢,并期望在疫情过后,能够与此次研修的菲律宾华校同仁在厦门大学共聚一堂,畅谈心声、共话未来。

(蔡艺术博士发言)
伴随着一声声依依不舍的“感谢!”“再见!”结营仪式在云端合影中落下帷幕。

(现场合影)
厦门大学在“一带一路”时代背景下承接此次华校校长(管理人员)研修,为海外华侨华人传承中华民族语言文化,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提供了重要路径。多年来,菲律宾华文教育培养了一大批杰出华侨华人,在中菲两国友好往来中发挥了纽带作用。以此为契机,研修班通过视频采访,撰写心得等形式,收获了多位菲律宾华校校长(管理人员)的华教故事,也记录下菲律宾华教人在华教路上的矢志初心。

(学员风采)
作为此次研修班的菲方负责人,蔡艺术博士可谓有多重身份,她既是菲律宾华教中心副主席,菲律宾侨中学院(总校)副校长,同时也是整个研修班的“班长”兼“云端摄影师”,大家都亲切地称呼她“蔡副”。在专题采访中,蔡副表达了对当下菲律宾华教事业的担忧和对从业多年同窗同仁们的敬佩之情,她分享了《爱丽丝梦游仙境》的一句台词——“每个人都必须拼命奔跑”并以此共勉。她认为:“校长自己没有的东西,是无法要求老师做到的。……我们的思想有多远,我们才能走多远;我们自己走多远,我们所管理的学校才能走多远。”当每一次讲座聚焦到蔡副,都能看到镜头里的她认真听讲座、做笔记的影像,当每一次打开菲律宾华教中心的纪录片,都能感受到蔡副推进菲律宾华教事业的尽心尽责。在父辈的感召下,她的每一步华教路、每一段华教情也成了每一个菲律宾华教人的人生缩影。
筑华教路——筚路蓝缕 不言放弃
“他是85岁高龄仍坚守菲律宾华教岗位数十年的老前辈,一听到厦门大学的华教研修就乐呵呵地帮自己70多岁的妻子雷罗玛也报了名。”蔡副提到的,是研修班里最年长的学员,来自菲律宾南部最艰苦地区的庄荣箴校长,他和他的妻子雷副校长在南古道省高伦那达中华学校一干就是大半辈子。在采访中,庄校长一直强调打造品牌意识,对于现阶段的线上教学形势,庄校长侃侃而谈:“线上教学对于我们这个年纪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从拾起教鞭的那一刻起,我就知道要坚守这份华教岗位,需要的是锲而不舍、不求回报。我所在的华校偏僻,因为疫情几度危机,招生情况不佳,但华文教育是我无法割舍的牵挂,这也是我一直没有退休的原因。”
蔡副坦言:“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有很多重要的人,庄校长从我小学时代就开办了华校。当时华教事业声音微弱,我的父亲放弃了银行经理和《菲律宾商报》主编的高薪岗位,到学校教华文;毕业后,父亲劝勉我放弃英语教学的职业规划,以教育管理学方向的博士学位去应聘华校。直到现在,我要求自己在菲律宾侨中学院(总校)做好管理,同时也会安排教务给我排课,在一线教学岗位上继续发光发热……”当蔡副谈及已经离世父亲的华教之路时,眼里闪烁着泪光,父亲的华教情结,也在这泪光中得以延续。
咏华教情——拳拳之心 守望互助
中菲两国,隔海相望。在2020年武汉疫情期间,菲律宾怡朗华商学院等华校发动师生为武汉加油。在命运共同体的感召之下,华教事业为中菲两国搭桥,守望互助。

(王秀敏组织怡朗华商学校校庆为武汉加油)
费宏斌老师是菲律宾天主教崇德学校的教研组长,满腹诗书,多才多艺,自从加入到研修大家庭中,费老师一直默默记录着这段云端的相聚。在他的离别赠诗中, 一句“华教中心搭桥梁,菲华各校聚厦大;'一带一路'倡议,孔院合作挑大梁;五育并举勤实践,海外华教势渐强……”也提振了研修学员们对于华教事业的信心。
2016至2020年,有一群来自中国的志愿者在菲律宾天主教崇德学校教授当地学生中文和历史,当时费宏斌老师负责接洽,他无微不至的关怀也让远道而来的志愿者们倍感温暖。“新的生活方式、气候环境及不同的文化氛围,对大学生志愿者来说都是极大的挑战,但是他们都一一克服了,当地学生和外界环境的包容、接纳使志愿者有了更美好的异国体验,而志愿者们的忘我付出也给我们当地华文教师留下了深刻印象。”
正像费老师所说那样,此次研修的学员们都希望中菲师生进行更多的互动,建立纽带,加深了解。
育华教人——与“厦”结缘 搭建桥梁
此次研修是专门面向菲律宾华校管理人员开展的线上培训,也是华校在疫情期间转变教育形式的一次有益尝试和探索。此次培训为期18天,来自菲律宾29所学校的50余名华校校长(管理人员)参加。菲律宾华文教育120多年的发展与厦门大学新百年征程交相辉映,学员们共处一个云端,在知识更迭中享受着“永葆青春”的秘诀。从最年轻的23岁新生代,到85岁仍放不下华教事业的老前辈,面对着疫情期间教学的新挑战,每一个人都抱着好学的精神,努力在自己的领域充实自己。资源共享谋发展,求同存异促共融。我们共同期待华文教育更加美好的明天。厦门大学国际中文教育学院/海外教育学院 供稿(彭涛、戚影/文 苏宏捷、彭涛/图 林琳/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