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由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主办,厦门大学承办的2023年第五期国际中文教育志愿者岗前培训顺利开班。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志愿者工作处处长周卉、厦门大学国际中文教育学院/海外教育学院院长陈志伟、教师代表以及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大学、河北大学等全国30余所院校的131名待派国际中文教育志愿者参加了本次线上开班仪式。会议由厦门大学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副主任林琳主持。
开班仪式以厦门大学百年校庆宣传片拉开序幕。短片集中展现了厦大人与祖国、人民共命运,同伟大时代相偕行的百年奋斗历程,片中蕴藏的“爱国、革命、自强、科学”的厦大“四种精神”也给学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仪式现场
陈志伟代表厦门大学,对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一直以来对学校工作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对学员们的到来表示欢迎和祝贺。作为开班思政第一课,陈志伟向学员们提出了殷切希望。她指出,作为怀揣国际中文教育梦想的追梦人,需以更广阔的视角来看待志愿者经历的重要意义。她希望学员们珍惜当下,把握每一个提升自我的机会;用心学习,努力成为一个优秀的志愿者教师;笃行实干,将所学所知融入工作生活,做到“明德、好知、敏行”。她鼓励学员们不断完善自我、真正成才,为国际中文教育事业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周卉以国际中文教育志愿者项目的五个关键词“梦想、成长、友谊、连接、未来”为主题,叮嘱各位学员们把握机会,加强学习,在不断学习中实现更好的成长;志存高远,在岗位上精耕细作,为国际中文教育事业贡献力量;以中文为媒介,以更包容的态度迎接不同的文明,做好中外双向人文交流的使者和见证者。她提到,厦门大学参与国际中文教育志愿者项目的历史悠久,具有雄厚的师资力量,为本次培训在课程设置和技术保障等方面开展了充分的筹备工作,相信在全体老师的带领下学员们能够学有所成,满载而归。

线上合影
来自厦门大学的高昊楠作为学员代表发言。她表达了参与此次岗前培训的激动心情,并分享了对当代青年参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历史使命的个人见解。她代表全体学员郑重承诺,将严格遵守组织纪律,珍惜培训机会,练就勤勉克己的治学本领,努力为国际中文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本次培训采用“线上培训、线下集训”相结合的形式,为期5周。学员参训合格后,将赴英国、泰国、马来西亚、柬埔寨、印度尼西亚等国任教。自2012年以来,我校已承办线上、线下志愿者岗前培训23次,累计培训学员超过3000人次。
(文字/刘晨旭,图片/苏宏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