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厦门大学工会主办,新闻传播学院承办的“我心中的那抹红——喜迎二十大教职工随手拍征集大赛”近日落下帷幕,我院选送的摄影作品《汉语的魅力》(作者:王波)斩获一等奖,《书香满室,少长咸集》(作者:苏宏捷)获三等奖。
《汉语的魅力》作品中,厦门大学公派尼日利亚纳姆迪·阿齐克韦孔子学院教师吴群彬课余时间在办公室为学生进行HSKK(汉语水平口语考试)口语专题辅导。一个当地的中学生倚门旁听,被汉语的魅力深深吸引。时任中方院长的王波老师拍下了这一瞬间。

图1:汉语的魅力
这幅作品中入镜的吴群彬老师曾于2009-2018年三次赴阿齐克韦大学孔子学院任教。彼时尼日利亚的工作与生活条件与国内相比差距大,周边社会治安很差,时有绑架事件发生。由于当地电力供应不足,断电是家常便饭,吴群彬在任时曾有七个月没有供电,晚上只能秉烛生活工作,还时常喝从屋檐接下来的雨水。由于安全问题,行动不自由与生活单调枯燥,吴群彬的日常基本是两点一线(宿舍——教室),可谓过着一种“半囚禁式”的生活,但他在那里默默坚守,教书育人、苦中作乐。他始终不忘初心,坚守在孔院教学的第一线,2014年曾被国家汉办授予“最美志愿者”的荣誉称号。
艰苦环境下的阿奇克韦孔院汉语教学规模持续扩大,尼日利亚学生掀起对汉语学习的阵阵热潮。近年来阿奇克韦孔院在各类赛事中屡创佳绩,培养出诸如“汉语桥”非洲冠军的大批优秀毕业生,HSK各级通过率居全球前列。在现任中方院长余章宝教授带领下,通过孔院视频号在各类融媒体持续输出由当地学生展示他们学习汉语和学习中国文化的生动故事,让外国人在讲中国故事上持续走“红”。

图2:书香满室,少长咸集
作品《书香满室,少长咸集》紧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获得评审专家组青睐。
无论是从工作实践还是与生活实践中发挥中国传统文化中与人深度连接的人文精神,这两幅作品都给出了生动体现,展现出了国际中文教育新时代的主人翁精神。接下来,我院教职工将继续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擎画建功新时代的画面,进一步增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本领,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文/秦晶晶,图/王波、苏宏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