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由厦门大学主办,厦门大学翔安校区管委会、厦门大学美育与通识教育中心、厦门大学国际中文教育学院/海外教育学院承办的厦门大学第十届“中国日”文化节在翔安校区综合体育馆拉开序幕,本届“中国日”文化节活动内容分为文化活动体验和文化荟萃联欢两个专场。厦门大学校长助理方颖教授出席活动并致辞。

方颖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要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举办“中国日”文化节,正是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致厦门大学建校100周年贺信精神,把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呈现给大家。过去的十年,“中国日”文化节伴随着翔安校区的建设发展一同成长,通过“中国日”文化节等一系列品牌文化活动,打造了翔安校区的文化育人品牌工程和特色校园文化,加强了中外学生之间的交流互鉴、文化互动,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全世界展示历史底蕴深厚、各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多样和谐的中国形象。
在文化活动体验区,精心设置了书画、汉服、茶艺、纸艺、结绳、乐器、传统游戏、布袋木偶戏八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板块,国际中文教育学院的师生和专家们热情为前来参加的我校国内外学生们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同学们热情高涨,积极参加到各项体验活动中。

晚上,文化荟萃联欢会进行。在精彩绝伦、惟妙惟肖的舞龙表演之后,现场播放了视频《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回顾了“中国日”文化节十年来的精彩瞬间,展示了厦门大学在美育建设、中华文化海外传播方面开展的工作。厦门大学共建的分布于全球各地的15所孔子学院和1所中国语言文化研究中心送上了对第十届“中国日”文化节的深情祝福。
本次文化荟萃联合会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表演的同时,也融入了“闽文化”的元素,让海内外师生有更为真切的文化体验。古筝合奏《行者》带领观众重踏古丝绸之路,追寻消失于沙漠的绿洲古国;杖头木偶戏《梁祝》用纤细的提线木偶将不朽的爱情故事娓娓道来;《三国舞艺》是三个国家文化的碰撞,更是文化的相互融合;《朝代汉服秀》中外师生带领观众穿梭于汉唐宋千年历史间;《和合共生》体现了中华民族“尚和合,求大同”的价值追求;《中国南音》《南音随想》展示了千年古乐的魅力;《欢乐的节日》给大家带来一场视觉盛宴;歌仔戏《踏春》让观众领略闽南乡音与古言遗韵相融合的雅致美感;《宋江阵》以武会友,传承传统武术精神;留学生校友吴雨翔的对谈以外国人的视角探查中国细微处的文化;最后,中外学生合唱《瀚宇之花》,此时屏幕中让人惊喜地出现了2013年以来十届中国日的一桢桢往日画面,十年历程尽在眼前,“中国日”总导演肖宁遥老师表示希望以此形式兑现旧日承诺让正在世界各地的往届同学共赴“中国日”十年之约。

韩国来华留学生洪珍永说,本届中国日是10年精髓之展现,吸引了来自不同国家的同学踊跃参与,我作为策划人之一也献上了一份力。我拿出了我的“刀”,将韩国传统刀舞分享给大家。本次活动的主题是“分享和体验”,分享增进了我们之间友谊,诸多体验让中华传统文化展现在翔安体育馆,非常有趣。
越南来华留学生杨陈翠平说,很荣幸能参加并组织纸艺组,能为‘中国日’尽一份绵薄之力,使我非常高兴。此次实践机会为我打开了眼界,拓展了思路,很有收获。此外,我还接触与体验了结绳、书法、乐器、汉服等中国元素,一步步地了解中国文化,一步步地走进中国。”
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旗下文体福建、Fujian Time (youtube)、咱阿同(facebook)以及厦门大学党委宣传部对活动进行了全球直播,截至活动结束,全球直播观看人数超过了120万人次。第十届“中国日”文化节不仅让师生们共同体验了精妙绝伦的表演,也让大家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取得了圆满成功。

从2013年以来,“中国日”文化节活动已有十年历史,作为一项深受校区中外学生喜爱的品牌活动和我院亮眼的文化名片,“中国日”承载着的是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美好愿望,承载着的是开放、包容、自信的文化内涵,更是承载着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的时代使命。“中国日”活动为各国学生打开一扇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的窗口,促进各国学生的交流,增进各国学生的友谊。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中国日”文化节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更为立体的中国形象发挥了积极作用,国际中文教育学院/海外教育学院与海内外沟通密切,未来也将继续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沃土中,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和道德理念,把历史中国和当代中国贯通起来。
(文:厦门大学国际中文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