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29日,陶涛院长带领华文系系副主任潘超青、孟繁杰、郭建花、教学秘书李洋慧一行五人赴北京调研。此次调研的目的是学习借鉴兄弟院校先进的办学经验,更新观念,开拓视野,以提升我院的教育教学水平。
28日上午,调研组一行来到北京语言大学,受到了汉语国际教育学部党委书记张浩教授、汉语学院副院长刘丽萍、汉语学院汉教系主任李萍、汉语学院商务汉语系主任弓月亭等人的热情接待。作为汉语国际教育领域的领头羊,北语办学层次高、规模大、学生多,每年在校学习的外国学生人数多达5000人。为此,北语设置了汉语国际教育学部,并按照学生类别下设汉语学院、汉语进修学院、汉语速成学院、预科教育学院,以招收培养不同层次的学生。此外,还设立了国际汉语教学研究基地,支持学部教师开展课题研究。
汉语学院承担着外籍学历生培养任务,目前有在学本科生约1500人,有汉语言、汉语国际教育两个本科专业,其中汉语言专业从1978年开始设立,设置汉语言、国际经济与贸易、汉英双语、韩汉翻译、日汉翻译等多个方向,实行学分制管理,学制4年,本科一、二年级注重语言技能培训,从三年级开始选择专业方向,学生最短修业年限2.5年,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学分并完成毕业论文,可获得学士学位。在教学管理方面,学部成立了教学督导小组,同院系一起实行定期听课制度,设置了优秀教学奖以鼓励教学效果突出的老师。在科研方面,由课题组带头人带领团队在二语习得、教学法、语言学本体、教育心理学等领域开展研究。学部配套了相应的科研奖励机制,教师除了完成规定的教学工作量以外,在晋升职称上需要取得相应的科研成果。
调研组一行认真听取了张浩书记关于学部国际学生总体情况的介绍,并就长期进修生、短期项目学生、本科生、研究生在课程设置、学习管理、学生活动管理、教师队伍建设、教学科研绩效考核要求中所遇到的问题向相关负责人探讨了具体做法及经验。会谈结束后,调研组参观了留学生教室,设置灵活的智慧教室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8日下午,调研组来到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了解关于长短期进修项目、本科生、硕士生、师资培训方面的教材信息及相关的汉语教学资源。出版社党总支书记、董事长郝运教授,总经理赵中平,副社长郭风岚,对外汉语教育事业部副主任唐琪佳,《国际汉语教学研究》编辑部主任陈维昌博士,南方区大区经理崔谦朔,南方区业务经理温姣热情接待了调研组一行。北语社向调研组介绍了不同类别教材的具体特点和适用对象,Easy HSK模拟考试平台,《国际汉语教学研究》期刊及投稿策略。
作为一家专研汉语国际教育领域教材的专业出版社,北语社出版的国际汉语教材品种最完备,数量最多,同时也是我院留学生教育选用教材的主要来源。近年来,出版社不仅修订了《成功之路》、《汉语教程》、《发展汉语》、《汉语速成系列》等汉语语言生常用的系列教材,还出版了针对汉语言本科专业经贸方向的《赢在中国—商务汉语系列教程》、《尔雅中文—汉语言专业商务类本科系列》,涉及汉字、剪纸、相声、中国文学作品、民俗、中国的世界遗产等文化类教材,以及短期项目学生可用的《新概念汉语》、《中国微镜头》、《新目标汉语口语》、HSK标准教程,并为之配备了教学大纲、案例分析等相应的电子资源。种类齐全的教材为从事留学生汉语教学的老师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老师们可以登陆北京语言大学的官方网站www.blcup.com国际汉语资源中心去了解并下载教学案例、文化课小视频、情景对话等多种电子资源。
2014年创刊的《国际汉语教学研究》是一本面向汉语国际教育事业、专注于对外汉语教学的专业期刊,期刊以汉语教学为核心,自创办以来坚持学术性、应用型、前沿性和创新性理念,目前正在争创一流期刊,非常欢迎广大老师赐稿。
经过交流,双方认为有很大的合作空间,并就教师培训、教材开发、教学资源库建设、教学研讨会举办、期刊建设等领域探讨了未来合作意向。北语出版社表示要更多的听取一线教师在教材使用方面的意见,为教学提供更完善的服务,希望老师们能多提宝贵建议。
29日上午,调研组来到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学院党总支书记李凤林、副院长李炜东、副院长汝淑媛详细介绍了学生的总体情况,汉语言专业本科生的日常管理、课程设置及教务管理、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规模、培养过程和教师教学质量把控的经验做法等。在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学院自我管理后,该学院的汉语言专业于2012年纳入学校教务处系统,与其他招收中国学生的专业一并实施趋同管理。学院在不断摸索中解决了教务系统衔接、学生选课等困难后,教学管理上更加规范,教学质量、学生培养质量都得到了提升,并且在评优评奖,学校资源的利用上更加便捷。学院同时通过设立年级主任、课程负责人、教学督导、学生测评等多种方式对教学质量进行把控,建立教学奖励机制奖励教学效果好的老师。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中从事对外汉语留学生教育的学院,北师大汉语文化学院与我院的学生构成相似,他们在学历生培养方面的经验尤其具有借鉴意义。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调研组此行收获满满,感受颇多。大家在学习中找到了差距,明确了下一步努力的方向,希望能结合我院实际,将从兄弟院校学到的宝贵经验消化吸收,转化为适合我院实际情况的实施方案,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案修订、教学激励机制设立、教学质量监督等各方面有所推进,以促进我院事业的长足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