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3日下午,由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主办的第五届“中国日”活动在翔安校区坤銮楼成功举办,活动吸引了300多名中外师生共同参与。海外教育学院/国际学院院长陶涛、党委副书记伍伟平、“中国日”活动指导老师、华文系教师肖宁遥、学院团委书记蒋玉塔、以及学院教师、辅导员代表出席了活动。
本次“中国日”活动分为两个部分——“中华才艺秀”和“中国传统文化展示”。23日一大早,海外教育学院的研究生们就来到咖啡厅外,在肖宁遥老师的带领下布置传统文化展示区会场。编中国结、贴剪纸、挂灯笼、摆笔墨……同学们有条不紊地装点各自的展示区,转眼间咖啡馆外焕然一新,弥漫着浓浓的“中国味道”。而在多功能厅内,节目组、主持人组、礼仪组、宣传组、后勤组的同学们也在按照之前的分工安排,紧锣密鼓地进行着演出前最后的准备。
下午14:00过后,观众们陆续进场,多功能厅内也逐渐热闹起来。14:30,中华才艺秀拉开序幕。首先进行的是暖场问答环节。在场的海外生们仔细观看了一段与中华文化相关的视频,在主持人的引导下,进行有奖竞答。虽是简单的互动游戏,却让整个演出现场的气氛热络起来。今年是“中国日”活动走过的第五个年头,主持人带领大家共同回顾了过去四届“中国日”活动的精彩瞬间。
陶涛院长代表学院上台致辞。他首先肯定了学院老师和同学们为本次活动的举办所付出的努力,并致以真挚的谢意。“我才来到学院一个多月,就参加了不少的学生活动。”院长笑着说道。他认为学院举办的一系列异彩纷呈的校园文化活动极大地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他也希望中外同学们能在交流中相互了解,增进互信,共同进步。
节目开演,来自土耳其的白婷丽带领中外同学表演了舞蹈《Zumba》,节奏轻快,动感十足,点燃了现场观众的热情;唯美惊艳的中国风节目《旗袍SHOW》令大家领略到中国传统服饰的魅力;蒙古舞《天边》和柬埔寨歌舞展现了两国风格迥异的舞蹈特色,让观众领略了不同的风土人情;中外同学共同献上的吉他弹唱《那些花儿》、歌曲合唱《Price Tag》以及哈萨克斯坦歌曲《我的家乡》饱含深情;同样由中外学生联袂上演的汉语学习话剧《我想睡觉》风趣幽默,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赢得现场观众的阵阵喝彩与掌声;婉转悠扬的古筝独奏《发如雪》和声情并茂的配乐诗朗诵《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令现场观众不禁闭上双眼,静静地感受音乐与诗歌的美好;最后,几位支教归国的2014级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生带来了多语种合唱《小幸运》,将晚会的气氛推向高潮。在热烈的掌声中“中华才艺秀”告一段落,进入“中国传统文化体验”时间。
下午16:00,“中国日”传统文化展示活动正式开始。冬令美食、汉服展示、书法、剪纸、中式棋牌、踢毽子、传统乐器体验等动静皆宜、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了一批又一批闻讯而来的海外生。
饺子的香味与腾腾的热气弥漫在这个温暖的午后,在场的人无不感受到浓烈的喜庆气氛;作为中华传统体育项目,毽子体现了中国文化中“动”的元素,也吸引了大批海外学生参与;“马走日,象走田,炮打一溜烟”,对棋牌感兴趣的海外生们在这片“战场”上领略到了中国古代的谋略与气韵;在书法、篆刻和剪纸区,海外生们沉醉在这一黑一红的世界里,细细刻画,缓缓雕琢,期待着从自己的手中诞生一件中国风的艺术品; 在古典乐器展示区,方文蓉和李长浩同学带来了古筝与萧的表演,古筝音域宏亮、曲风清冽,萧舒缓悠长、技法绚烂,两件乐器在同学们的演绎下,为活动增添不少中国韵味; “汉服体验区”更是火爆非凡,学院的小花园俨然成为了一个绝妙的古装“外景拍摄地”,海外生们在这里流连忘返,试穿汉服、旗袍和中国民族传统服装,摆出作揖等传统造型。在此起彼伏的欢笑声中,“中国日”活动圆满结束,在寒冷的冬日为翔安校区带来了一抹独具中国特色的红色暖流。
海外生们纷纷表示,很感谢海外教育学院/国际学院提供了一场完美的中国传统文化盛宴。在活动中,他们不仅促进了汉语学习,还体验了中华传统才艺,更加深了对中国的了解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体悟。这样轻松活跃的互动让他们乐于尝试,在活动中增进互信。而学院的中国籍研究生们也在活动中得到了实战操练的机会,为他们日后奔赴各国孔子学院推广汉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积累了经验。
今后,海外教育学院将继续举办各种中外文化交流活动,引导青年学生们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地弘扬中国文化,构筑中国精神,倡导中国价值,引领中国力量,积极营造开放、包容、自信、宽广的校园文化氛围。
(文/余珂欣 邹文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