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8日下午,由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主办的第四届“中国日”活动在翔安校区坤銮楼成功举办。300余名中外学生共聚一堂,联袂唱响青春旋律,共同体验中华文化。海外教育学院/国际学院党委副书记王艺、党委副书记伍伟平、党务秘书杨晓燕、“中国日”活动指导老师、华文系教师肖宁遥、学院团委书记蒋玉塔、辅导员蒋贞星、陈艺新、邹文菁等出席了此次活动。
为了确保活动顺利进行,海外教育学院2016级研究生同学们早早就来到现场进行场地布置及演出准备。下午两点半,“中华才艺表演”正式开始,开场“皮侠客组合”一首摇滚版的《爱之初体验》迅速点燃了全场。新疆舞《巴郎仔》热情洋溢又动感的旋律和“新疆”女孩们柔美的舞姿吸引观众们连连叫好。民乐串烧表演中,张霞弹奏的古筝名曲《梁祝》撩拨着大家的心弦;徐燕雯则用竹笛吹出了一首轻快的《厦门欢迎你》,熟悉又欢快的旋律引得外国同学们不禁跟着唱了起来;王锦婷身着少数民族传统服饰,一首葫芦丝表演《竹林深处》仿佛把观众们带到了美丽的彩云之南,让人沉醉。范丽卿、陶晚晴、梁晓晓三位同学带来的京剧选段《三家店》、《大唐贵妃·梨花颂》让外国友人大饱耳福,感受了中国国粹的魅力与震撼,而李梦彤、吴悦琪合唱的一首《小幸运》更是让全场观众为之沸腾,让大家在流行色彩中为彼此献上美好祝福。
除了中国学生,外国留学生们也准备了精彩表演。来自尼日利亚的马志强和来自美国的林忆安分别讲述了自己与中国结缘和学汉语的故事,表达了与中国的不解之缘。尼日利亚女孩Grachi用中文演唱了《爱的奉献》,孟加拉国的高凡和何明深情合唱了《月亮代表我的心》。秘鲁女孩宋奕欣边唱边跳《Valicha》,热情奔放的南美风情扑面而来。来自印尼的留学生们则带来了场面最宏大的印尼传统舞蹈和传统乐器昂克隆的演奏。昂克隆演奏也让观众们认识了他们特有民族乐器的异国风采。
精彩的演出结束后,“中国传统文化”体验活动拉开序幕。学茶艺,习书法,绘兰竹,剪窗花,编绳结,制美食,品香茗,着汉服……一系列极具中国文化特色的活动吸引了众多外国留学生,让他们乐在其中。在书法组,他们认真请教中国“老师”如何执笔,学写自己的中文名字,听“老师”介绍“福”、“春”字的含义,然后埋头一笔一划照着范字书写。在国画组的桌前,他们学习“竹”“兰”“荷”的画法,有些还自己创作了新内容。剪纸桌前他们了解自己的生肖,并选择喜爱的小动作进行裁剪创作,最后得意地举着作品请朋友帮忙拍照。绳结组五彩斑斓的绳结吸引耐心的留学生们坐好久来学习,认真编织,期待着从自己手中诞生一件美丽的中国风艺术品。美食组的包饺子活动让留学生们跃跃欲试,他们在中国学生的指导下纷纷动手包饺子,包好的形状各异的饺子一下锅,香气顿时弥漫了整个展区,增添了浓浓的喜庆气氛。美食组旁还设置了茶艺展示和品尝区,留学生们一边端着小杯细细品味茶香,一边认真欣赏着中国学生的茶艺表演。汉服体验区极为火爆,一点也不亚于美食组,留学生们纷纷试穿汉服、旗袍等中国民族传统服装,金发碧眼的外国女孩穿上襦裙,再搭上发簪和油纸伞别具风味,俊朗魁梧的外国小伙身着袍衫手执长剑倒也英气逼人。
“中国日”活动一直持续到下午6点多,暮色降临,但外国留学生们仍流连忘返。不少外国友人表达了对中华才艺和文化的喜爱,他们将自己的各种作品收好并表示会好好珍藏。
“中国日”活动不仅传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还增加了中外学生交流的机会。此次活动由海外教育学院2016级研究生们集体筹备,整个活动也为他们日后奔赴国外孔子学院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华文化积累了经验。今后,海外教育学院将继续举办各种中外文化交流活动,为海内外学子的沟通、交流、互动打造更为广阔的平台。
文/研究生会宣传部 赵鹏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