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21日,《外邮上的汉字与书法》和《方寸中的孔子和儒家思想》大型专题邮展在厦门大学图书馆顺利展览,邮展吸引了广大集邮爱好者的兴趣,厦门晚报特于6月26日专版采访报道。
厦门大学图书馆正在举行《外邮上的汉字与书法》和《方寸中的孔子和儒家思想》大型专题邮展,邮品提供者是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硕士生刘殊墨。展出的汉字邮票汇聚了五大洲20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1800余枚邮票、 邮品,240余个贴片。
刘殊墨说,看到汉字出现在异国异域的邮票上,亲切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
孔子邮票:屈指可数
刘殊墨说,世界上直接以孔子形象发行邮票的,屈指可数:非洲加蓬2011年发行的孔子邮票小型张;美洲多米尼克2003年发行的《预言未来·世界著名思想家——孔子》 邮票小型张;越南1961年发行的《青年新道德运动》纪念邮票一套4枚等。
其中,越南票面上的孔子雕像还出现了差错。因为越南尊崇孔子的传统大约是在明朝形成的,所以票面上孔子的冠冕、袍服都是明朝的。
于是,刘殊墨扩大范围,将含有“儒家思想”和“文庙”元素的邮票都收藏。此次展览的孔子系列邮票,汇聚了14个国家和地区的180余枚邮票、邮品,48个贴片。
台湾特色:票中票
有一类邮票也很有特色,是来自台湾的孔子像票中票。票中票是为了某种特殊的纪念意义或宣传的需要,将发行过的邮票印制在新发行的邮票中。
台湾的孔子像票中票,包括1965年9月发行的《名人肖像邮票——孔子、孟子》邮票,成为1984年10月发行的《邮政博物馆新厦落成》邮票的主图。1972年9月发行的《先圣先贤图像》邮票,成为2010年9 月发行的《教育家》邮票的主图。此外还发行过《国际孔学会议》邮票等。
刘殊墨说,孔子形象的邮票是海峡两岸共同发行次数最多的种类,有时甚至不约而同选择在9月28日孔子诞辰日发行。
到日本邮局打工 收获惊喜
刘殊墨说,这些邮票大部分是自己通过各种途径搜集的,比如到邮局购买、经许可从他人邮件上揭取、和 邮友交换、参加拍卖会搜集,小部分是友人馈赠。
去年读硕期间,刘殊墨到日本筑波大学交流一年。寒假恰逢日本的新年,收寄明信片的工作量大增,邮局招募临时员工的函件发到刘殊墨的信箱里。她挑了一个为期10天的下午时段两小时工期,在体验市井生活 的同时,满足集邮爱好。
筑波被称为“日本的硅谷”,曾在 1985年举办世界博览会。但是由于日本国土狭窄、土地紧张,博览会 结束后场馆大都拆了,只留下了大门等少数标志性建筑物。在邮局, 刘殊墨特意搜集到了筑波当时出版的明信片,上面有当时博览会的各个场馆,并且盖上筑波的日戳, 随身携带。
没中国味“太中国”的 都不收集
说到集邮,刘殊墨十分注重文化融合。没有中国味的或者过于写实的都不搜集。
拿生肖邮票打比方,她说,不少国家和地区发行的生肖邮票是国际邮商代理设计的,缺乏对中国传统文 化的理解,变得不伦不类或过于写实了。也有一些国家的生肖邮票完全是由中国的设计师捉刀包办或照搬中 国文物、名画的,取巧省事,“中国味” 又未免太重了,看不出与所在国文化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