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下午,时值厦大第十届党代会顺利闭幕之际,由厦大两位年青学者和知名学者主讲的厦门大学第五十期学会活动在厦大图书馆人文社科实验室火热展开。年青学者是来自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刘殊墨同学,而知名学者则是厦大知名教授郑启五老师。他们二人的演讲主题则都是“在天时地利人和的厦大寻找集邮的快乐”,这场学术性质颇浓厚的活动是厦大为期一周的“《外邮上的汉字与书法》与《方寸中的孔子和儒家思想》” 大型专题邮展的压轴大戏。
刘殊墨同学是本次大型专题邮展的邮品提供者,两千多枚邮票是该同学多年来集邮的成果,其中每一枚邮票都有她寻找集邮的快乐故事。她向大家分享了她集邮的艰辛和快乐,注重在“寻找”二字。郑启五老师曾是厦大集邮的三驾马车,如今是厦大集邮研究会的栋梁会长,从小开始集邮,历经风雨后到如今更多的是“享受”集邮,在活动上,他向大家娓娓道来鲁迅与厦大集邮的故事,引起了在座的极大兴趣;他还用图片的形式向大家展示了快乐集邮。在演讲中,郑启五老师尤其提到海外教育学院与邮票的历史渊源,五六十年代的厦门大学华侨函授部是新中国与海外对外交流的窗口,一枚枚饱含厦大函授学生渴望求知的邮票在国际航线间穿梭,华侨函授部成为厦大邮票尤其是海外邮票的集散地,它们记录着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的历史轨迹与成长记录。
本次讲座得到海外教育学院和厦门集邮人士的广泛关注,并受到厦门当地媒体的关注,《厦门日报》、《厦门晚报》对邮展和讲座都进行了报道,讲座当天,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师生、厦门市集邮协会领导、厦门集邮爱好者都来到了现场聆听讲座。
本次讲座首开年青学者对阵知名学者的先河,为年青学者登上厦大学术讲坛提供了崭新的平台,也见证了海外教育学院汉语国际推广的步伐。为期一周的邮展取得了圆满收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