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学校的统一部署,截止9月13日16时,国际学院都柏林合作项目2011级117名全日制本科生已全部从漳州校区迁入翔安校区,顺利入住南安七、南安十、芙蓉九学生公寓。
领导重视,关爱学生
自学校8个学院搬迁至翔安校区方案出台以来,海外教育学院/国际学院就制定了详细的搬迁计划,并持续开展“爱我校园”系列活动。早在7月1日,学院就专程组织了学生代表参观翔安校区,了解校区建设进展情况,对新校区的总体规划和建设进度有了感性的认识。
9月12日上午,学院在漳州校区召开了搬迁动员会。会上,院学生工作部领导和老师详细说明了搬迁方案,着重指出了各个时间节点,还通过翔安校区平面示意图讲解了校区的功能、定位和学习、生活区的布局,重点强调了“安全第一”的原则和必须遵守的各项制度。通过广泛动员,同学们统一了思想,凝聚了共识,为营造平安、和谐搬迁的良好氛围做好了充分准备。
学院周密部署,分工协作,有序地推进搬迁工作。考虑到天气炎热和早起动身,学院特别为大家准备了矿泉水和点心,并时刻叮嘱同学注意安全,对学生的关爱之情,溢于言表。
互帮互助,彰显友情
“搬家可是个体力活,这事还得我们男生顶着!”这是国际学院的男生们为自己立下的“军令状”。在学院的有效组织下,学院的男生干部、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志愿者们冲锋在前,手提肩扛,通力合作,从12日晚8时就开始了行李装车工作;女生干部们则主动担负起人员、行李的清点工作。人多力量大,在短短的一个小时内,同学们就完成了装车任务。
13日一大早,同学们就纷纷起床,在将最后的被褥、小件物品等行李装车之后,用过早餐,等待出发。除了两名男生党员担任货柜车安全员外,其他同学在院党总支副书记、辅导员老师的带领下,怀着激动的心情登上了开往翔安校区客车,在怀念漳州校区的同时,踏上了新的征程。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路程,同学们抵达翔安校区。校区精心组织的欢迎队伍和营造的热烈搬迁氛围让大家倍感温暖。
下车时,学院党总支书记陈志伟和其他老师已在宿舍楼前迎接大家,为同学们颁发宿舍钥匙、空调摇控器、校区学习生活指南等物品。随后,学院组织男生们先为女生搬运行李。看着男生个个顶着炎炎烈日,不辞劳累,汗流浃背,女生们被感动了,同学之间互助友爱之情在这一刻迸发。
熟悉全新校区,开始新的征程
当天中午,陈志伟书记带领院学生工作部成员逐一查看了各间学生宿舍,向同学们送去慰问与祝福,特别表扬了辛勤工作的全体男生,希望大家尽快适应新的家园。住在芙蓉九的一名女生说道:“我非常喜欢这里的宿舍环境,视野开阔,向阳通风,设备齐全。虽然一些配套设施还不是很完善,但正像学院领导说的那样,能够成为翔安新校区建设与发展的见证者和参与者,我感到无比骄傲与自豪!”
紧接着,搬入新居的同学们将按照校区指南的要求,逐渐认知、熟悉全新的校区,尽快融入新校区的大学集体生活,积极投身2012级迎新工作,开始求学求知的新征程。
国际学院自2005年成立以来,以“开展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教育文化交流与合作”为宗旨,以培养国际化、复合型的人才为目标,积极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开展各类留学教育,为中国学子提供了接受国际教育的新平台和新渠道;随着我校与爱尔兰都柏林商学院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启动,教育部中国留学服务中心出国留学培训基地的设立,国际学院已经为厦门大学摸索出了一套成功的中外合作办学模式,整个社会的认可度以及办学知名度不断提升。
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孔子学院总部南方基地将在翔安校区的西面建设完成,成为支撑全球孔子学院发展的重要基地。国际学院的同学们对那里充满了向往,他们希望能够像优秀的学长学姐一样,出国研修,学成归国,回报母校,奉献社会。
(海外教育学院/国际学院学生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