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鹭岛晴曛 友谊长存--国家汉办2012“汉语桥-土耳其中学生夏令营”活动侧记

    时间:2012-06-30 作者: 点击:

    6月19日晚,华灯初上,载着国家汉办2012年“汉语桥-土耳其中学生夏令营”38名师生的CZ377航班,缓缓降落在厦门高崎国际机场。早已在出站口翘首以盼的厦门大学师生迎来了土耳其学员的到来。学员们背着行囊满怀着对厦门的无限憧憬,开始了他们在厦门大学为期11天的中国文化学习之旅。

    凤凰花开红似火,鼓浪阵阵迎客来

    20日上午,厦门大学学生活动中心,夏令营开营仪式暨厦门大学“土耳其日”启动仪式在悠扬的土耳其传统音乐中拉开帷幕。学员们穿着本国传统服饰,载歌载舞,用富有土耳其特色的表演为现场观众带来了阿那托利亚高原的阳光和博斯普鲁斯海峡的风。

    启动仪式结束之后,为期三天的土耳其文化展旋即展开。展厅里,传统音乐、特色美食、异域舞蹈为现场观众带来了听觉、味觉、视觉上的饕餮盛宴。古筝、琵琶等传统乐器演奏唤醒了观众的耳朵,麻糍、馅饼、土耳其蜜饯、软糖等各式各样的传统美食碰触了人们的舌尖,京剧脸谱、天魔眼、布艺书签等琳琅满目的中土文化纪念品更是让大家爱不释手。

    凤凰花开红似火,鼓浪阵阵迎客来。为了庆祝土耳其学生的到来,20日晚上,由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主办的“土耳其之夜”文艺晚会精彩上演,中土两国学生以及厦门大学的留学生们在晚会上纷纷展示出各自的风采才艺。热辣性感的肚皮舞动起来、刚柔并济的太极拳挥起来、曼妙多姿的新疆舞舞起来,当热情的土耳其传统音乐响彻厦大的夜空时,现场观众们更是情不自禁地走上舞台,融入到欢乐的海洋里。

    墨香芬芳学汉字,粽香悠悠识屈原

    夏令营活动的第一天在笑声与歌声中结束。第二天一早,学员们精神焕发兴致勃勃地来到了汉语学习课堂。“中国”“五星红旗”,学员们认真地跟读,仔细地记录。了解中国,光学汉语是不够的,剪纸课堂上,学员们见识了如何用一把剪刀一张纸剪出一朵花、一座房子、一个家园。书法课上,形象生动的甲骨文让学员们兴致倍增,横、竖、撇、捺一笔一划构成的方方正正的汉字更是让学员们惊叹不已。墨香芬芳,学员们尝试着在宣纸上写下汉字,虽然只是初试,然而他们对中国文化的着迷与热爱却早已跃然纸上。

    适逢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的老师为学员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端午文化讲座。通过讲座,学员们了解了中国人为什么要在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摘艾草、包粽子、赛龙舟,也认识了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诗人——屈原。

    在夏令营接近尾声时,为检验学员们的汉语学习成果,海外教育学院组织大家参加了YCT考试,成绩合格的营员将获得汉语水平考试等级证书。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闽南”人

    夏日炎炎,端午的滚滚热浪并没有阻挡学员们前进的步伐。声声蝉鸣中,学员们受邀来到了中国普通人家,感受中式住家体验。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正值荔枝成熟的季节,热情的女主人用新鲜的荔枝招待大家。鲜美甘甜的荔枝令客人们大饱口福,赞不绝口。说起闽南人的待客之道,喝茶是必不可少的。现场,男主人气定神闲地为学员们缓缓演示起了功夫茶,白鹤沐浴、乌龙入宫、悬壶高冲、春风拂面、关公巡城、韩信点兵、鉴尝汤色、品啜甘霖,淡淡一杯铁观音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使学员们对中华文化更加着迷了。品啜着铁观音,品味着闽南馅饼,同学们和主人畅聊起各自的经历与汉语情缘。看到学员们对主人客厅里的传统摆设“福到”、“年年有鱼”饶有兴趣,小主人还自告奋勇给客人们当起了文化课老师,兴致勃勃地向大家介绍了它们的由来。

    荷花香里游古刹,风日正好观炮台

    作为此次中国之行的重要环节,文化体验是学员们期待已久的项目。24日上午,学员们来到了著名古刹——南普陀。“六月荷花香满湖,红衣绿扇映清波”,南普陀紧邻厦门大学,背依秀奇群峰,面临碧澄海港,坐拥满池荷香,风景绝佳。学员们游览了寺内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藏经阁,见识了佛教寺庙建筑的雄伟宏丽与庄严肃穆。结束南普陀之行,同学们吹着海风踏着海浪,来到了三面环海的湖里山炮台。胡里山炮台位于厦门东南端海岬突出部,交通便利,有着得天独厚的历史和自然旅游资源,素有“八闽门户、天南锁钥”之称。学员们纷纷登上炮台合影留念。

    绿荫场上结情谊,椰风徐徐话相知

    6月27日,夏令营的学员们驱车来到厦门大学附属科技中学,这是一所坐落在海边的福建省一级达标中学。学员们一下车就感受到了同龄伙伴们的热情,联谊活动随即展开。与同龄人的交流总是那么亲切与自然,大家时而用英语时而用汉语时而用肢体语言互相探讨彼此的学习生活和业余爱好。适逢欧洲杯比赛期间,大家还谈起了各自支持的球队,现场气氛热烈欢快。座谈会之后,一场中土中学生足球联谊比赛在徐徐椰风中展开,球场上,同学们一改座谈会上的亲切,全神贯注地投入到比赛中来,短兵相接间,不一会儿大家就挥汗如雨了。中国有句古话叫“不打不相识”,一场比赛结束后,大家已是好哥们儿了。

    “时光的河入海流,终于我们分头走,没有哪个港口是永远的停留,脑海之中有一个凤凰花开的路口,有我最珍惜的朋友。”时间飞逝,转眼来到离别的时刻,11天的学习生活是那么短暂,然而留在大家心中关于厦门的记忆却是永恒的,这里有火红的凤凰花,有热情的朋友,更有厚重的历史,多彩的文化。

    近年来,中土文化教育合作愈益向专业化、深层次方向发展。目前,在厦门大学学习的土耳其留学生有43名,其中绝大部分在海外教育学院学习中国语言文化及经贸。2007年底,厦门大学与有着“土耳其清华”之称的土耳其中东技术大学合作成立该国第一所孔子学院,该孔子学院现共有学员930余人。

    2012年,中国和土耳其正在携手举办“土耳其中国文化年”,这次由中国国家汉办与土耳其海峡大学孔子学院、中东技术大学孔子学院合作组织,厦门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海外教育学院、学生处、校团委联合举办的“汉语桥-土耳其中学生夏令营”是2012年“土耳其中国文化年”的活动之一。早在今年年初,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访问土耳其期间就充分肯定了两国互办文化年活动为宣传两国友好,增进传统友谊及加深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作为中土两国的青年一代,中土关系的美好前景归根结底要靠青年人来共同创造。这次活动增进了中土两国青年人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促进了中土两国文化的交融,昭示了中土两国关系更加美好的前景。

    鹭岛晴曛,鼓浪声声,惟愿中土两国人民友谊迢递不绝,万古流长。

    友情链接

    中国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新店镇翔安南路厦门大学翔安校区坤銮楼(主楼群二号楼) 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 361102

    电子邮件:oec@xmu.edu.cn(招生) oecbgs@xmu.edu.cn(办公室) 网站:http://oec.xmu.edu.cn/

    电话: +86 (0)592 2186211 传真: +86 (0)592 2093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