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来自美国、印尼、缅甸、塔吉克斯坦、尼日利亚、新西兰等十多个国家的38名选手,相聚在美丽的厦门大学,参加第五届“汉语桥”在华留学生汉语大赛福建赛区的预赛。经过汉字短文书写、现场秀汉语展现中华文化、比拼才艺绝活等诸多环节,在现场观众热烈的掌声中,五名留学生脱颖而出,拿到了前往北京参加八月总决赛的“进京通行证”,五位留学生分别是就读于厦门大学的美国选手李想和瑞典选手马迪、福建师范大学的塔吉克斯坦选手米娜和博中以及华侨大学的印尼选手邱子平。
与前四届相比,本届比赛除了保留自我介绍、才艺展示和评委提问等七分钟三个环节的现场比赛,还把微博这种新颖的140字简短写作引入对选手汉语能力的考察环节,评委的提问重在考察留学生汉语知识和学习汉语的能力,是汉语大赛的宗旨和目的;才艺展示则是选手“各显神通”的大舞台,中文歌曲、民族舞蹈、快板、武术、乐器演奏、书法表演等各种表现形式展示的是中华文化的魅力。
厦门大学对本届比赛尤为重视,海外教育学院成立了以党总支书记陈志伟和耿虎副院长为领导的工作组,在赛前进行了精心的筹备和组织工作,校宣传部负责媒体联络,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副处长王艺女士前来现场指导工作。在正式比赛开始前,厦大海外教育学院/国际学院院长,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汉语国际推广南方基地主任,本届大赛福建赛区评委郑通涛教授首先致辞,他首先向中央电视台对厦门大学的信任和支持表示感谢,并预祝所有参赛选手发挥出水平获得代表福建赛区参加北京总决赛的资格。
福建赛区的竞争尤为激烈,无论是汉语能力还是才艺表演选手表现都非常出色,参加本次比赛的四所高校在赛前都进行了精心的准备,各高校都首先进行了校内选拔赛,厦大在五月初进行校内选拔赛后,还专门聘请有丰富经验的教授对即将参加预赛的选手开展专题讲座,进行赛前辅导。比赛首先亮相的是来自福建医科大学的肯尼亚选手胖胖,虽然在汉语展示环节稍稍紧张,在才艺环节则表现的尤为出色,一段热烈的说唱RAP和舞蹈立即点燃了现场的热情,对汉语的热爱和对中华文件的理解是获得进京通行证的关键,来自华侨大学的印尼留学生邱子平成了第一个脱颖而出的选手,他的汉语发音标准流利,古诗歌朗诵深情动人,又有曾经获得在印尼当地中文比赛的冠军的实力。随着比赛的进行,厦门大学瑞典选手马迪成为评委关注的对象,机智的汉语问答和对中文歌曲《画心》的演绎使她获得了第二张进京通行证。30号选手米娜身着塔吉克斯坦民族服装,在比赛前已经成为记者追逐采访的重点对象,她的民族舞蹈让现场观众如醉如痴,为福建师范大学赢得了第一张进京通行证。最后是待定选手的大比拼,三十秒内征服现场观众与评委让每一个选手不得不使出浑身解数,厦门大学的美国李想选手用的是高难度的饶口令,而福建师范大学博中用街舞表演各具特色惊险的获得了评委的认可。
福建赛区的预赛得到了福建各大媒体的关注,中新社、海峡卫视、厦门卫视、厦门日报、厦门晚报、海峡导报等多家媒体派出专门记者进行全方位的报道。本届大赛的总决赛将于8月21-31日举行,节目将在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CCTV-4)晚间黄金时段播出。
CCTV“汉语桥”在华留学生汉语大赛由中央电视台与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联合主办,参赛对象为非中国籍、母语为非汉语的在华留学生,分为预赛和决赛两个阶段进行。至今已举办过四届,第五届“汉语桥”在华留学生汉语大赛已经开赛,在全国25个赛区、百余所知名高校进行选拔,将从所有参加预赛的留学生中选出100名优胜者进入决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