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1日上午,海外教育学院汉语语伴首次见面会在联兴楼多功能厅如期举行,该活动吸引了包括40多名汉语语伴志愿者和60多名海外留学生在内共计109人的热情参与。
活动当天,组织策划本次活动的海外教育学院行政党支部的老师和校学生会国际联络部的同学上午8点钟就赶到会场,为即将开始的见面会准备茶水点心、调试音响灯光和试播音乐视频。参与见面的学生也陆续到达会场,在工作组成员的引导下入席就坐,虽然彼此陌生,但依然三五一群的聊开了。一些事先来不及报名的同学也兴冲冲地赶来参加,会场很快就座无虚席。八点四十五分,海外教育学院汉语语伴首次见面会正式开始。海外教育学院傅万里副院长代表学院领导致辞,她说,厦门大学的留学生来自全球各地,有着不同肤色,说着不同母语,走在校园任何一个角落,都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但一直以来,海外学生与国内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上相对独立,虽然相互都有很强的交流欲望,却没有一个可以让大家互动的平台。基于这个原因,我院策划了“汉语语伴志愿者活动”,希望通过这个活动,给我校的中外学生提供更多交流的机会,提高学生语言能力和社交能力,增进中外学生友谊。同时,也希望通过语伴志愿者的方式,帮助全校的留学生尽快适应和融入厦门大学的学习生活。她希望中外学生将这次见面会当成一个良好的开端,在将来的交流活动中不断加深友谊。随后,中国学生陈倩雯和来自土耳其的留学生卡图也分别代表语伴志愿者和留学生讲话,表达了对汉语的热爱和参加此次语伴活动的兴奋心情。
讲话完毕后,活动进入互动环节。该环节包括定向越野赛和场内游戏等两个部分,组织者把参加活动的中外学生混编成八组,并为各组指定了队长,在宣布比赛正式开始后,各小组迅速出发,在校园内找到比赛规定的几个地点并完成合照后快速返回。内容看似简单。但对于这些来自多个国家的临时组成的队伍来说并非易事。语言沟通是第一障碍,一些一年级外国学生刚学了两三个月的汉语,还无法与中国学生轻松交流,只好由中国学生或高年级外国学生翻译成英语或者其他语种。比赛要求学生迅速找到照片拍摄地点,对校园的熟悉程度有较高的要求,这对这些外国学生和刚从漳州校区搬回本部的大三学生都是一项不小的考验。尽管如此,这些学生还是叽叽喳喳像一群群麻雀一样,兴奋地从一个地方赶到另外一个地方,陆陆续续完成任务凯旋归来。同学们不仅完成比赛要求的任务,而且在活动中形成一个有组织有纪律的团体。在颁发奖品和展示小组合照的时候,从每一组同学们的欢呼声中,我们看到了团体特有的荣誉感。
在热闹喧哗中,活动进入游戏部分。游戏分为传帽子-表演-惩罚三个步骤,每组成员围坐成一圈,在音乐声中,上一个同学将帽子戴在下一个同学头上,一个一个往下传,音乐声停止的时候,戴着帽子的同学就得上台表演,如表演得不到观众的认可,则需接受从箱里随机抽出的惩罚方案。同学们或唱歌,或扮鬼脸,或模仿视频舞蹈,玩得不亦乐乎。有一位中东的学生还为大家唱了一段阿拉伯歌曲,得到全场热烈掌声;有位中国学生模仿T台猫步,有模有样,一扭一扭的样子引起哄堂大笑。
转眼已到十一点半,汉语语伴首次见面会不得不在欢乐声中结尾,但正如傅院长所说的,这绝不是结束,而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是一次撒播友谊种子的春耕,相信通过日后一系列的汉语语伴活动,我们一定能收获丰硕的中外友谊之果。
此次活动得到了校团委、校宣传部和校学生国际学生联络部的大力支持,取得了圆满成功,大家都期待着下一次活动早日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