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拓展学生国际视野,加深对国际中文教育与跨文化实践的理解,搭建经验共享平台,助力学子未来在国际交流中发挥专业优势、讲好中国故事。10月15日下午,我院在坤銮楼C104会议室举办“颉颃计划”及“瀚宇之花”海外实践经验分享会。学院党委书记许美霞,校团委副书记兼翔安校区团工委书记郑音,学院副院长潘超青、团委书记白沚凡,五位海外社会实践故事分享人、“颉颃计划”海外社会实践队员代表,学院薪火文化先锋党支部党员、各党支部积极分子代表参加。会议由陈若影同学主持。

海外课堂:中文作为文化桥梁

在新西兰一所私立女校任教的郑徐萌,面对国际课程与本地课程并存、学生背景各异的课堂,采取差异化教学策略。在中华俱乐部手工课上,孩子们为龙舟画作添上高山与白云,展现出丰富的想象力与环保意识,让她看到文化交融的美好。

泰国皇太后孔子学院的陈雪琼教授中医专业学生中文,从最初仅能通过简单英语交流,到学生主动用中文问候,师生情感逐渐加深。除夕当天,学生们特意穿上中式服饰庆祝中华传统节目;最后一课时,学生以零食塞满她的背包。十个月的教学不仅教授了语言知识,也让中文成为连接中泰情感的纽带。


作为交换生赴日本北海道大学学习的郭家宁,在学习汇报中设计了“中日共通字字义差异”主题海报,引发日本同学浓厚兴趣。文化传播课程教师亦主动联系她,并担任其申博推荐人。她体会到,文化传播就在身边,一个汉字便能成为连接两国文化的桥梁。
社会实践:用专业视角读懂世界

“颉颃计划”参与者谢雨忱随团队赴新加坡开展为期七天的实践。从新加坡学生自带饭盒、街头的“Zero waste SG”标语,到滨海湾花园的潮汐能装置,他深刻体会到环保已成为该地民众的一种生活自觉。更认识到,国际视野不仅是看到差异,更是在多元文化中寻找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

黄虹瑞在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参与实践期间,通过一场羽毛球活动拉近了与当地学生的距离,并约定未来合作学习。作为团队后勤负责人,他编写行程手册,帮助队员高效了解参访企业背景。诠释了“颉颃”“并肩前行”的精神,文化交流与团队协作都离不开个体思考与集体努力。
薪火相传:青春力量闪耀国际

听完同学们的走心分享,许美霞在总结中指出,她注意到几位同学的分享都提及了幸福感,PPT 里呈现的也都是温馨画面,但我们知道背后实有许多不为人知的艰辛。“瀚宇之花”国际中文教育志愿者和“颉颃计划”队员虽实践形式不同,但都在行走中增强了本领才干。

潘超青表示,国际中文教育志愿者在海外教学克服了不少困难,如泰北交通不便地区任教、在新西兰偏远教学点独立承担教学任务等。她充分肯定同学们展现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赞誉大家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民间外交使者”的担当。

郑音表示,未来将推动“颉颃计划”与“瀚宇之花”项目进一步合作,促进文理学科交叉融合,拓展学生的国际青年领导力,让更多厦大青年学子成为“行走中的中华文化符号”代表。
此次分享会既是对实践成果的总结,也是海外交流新征程的起点。随着跨学科合作的深入推进,更多学子将带着中文的温度与专业能力走向世界,以青春之力促进文化交流,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文/许婕妤 图/苏宏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