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厦门大学2014级党支部一行18名同学坐车前往历史文化名城,丝绸之路的源头——泉州进行参观,这是由院党组织统一组织的以海上丝绸之路文化考察为主题的活动,这一天,同学们先后到中国闽台博物馆、泉州钟楼和海外交通博物馆等红色经典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走访。
由于路途较远,行程安排密集,同学们起了一个大早,在院学生工作部老师陈艺新和支部书记陈敏的带领下前往厦门北站乘坐福厦高铁,奔赴古城泉州。到了泉州,整个城市扑面而来的是历史的庄严与厚重感。同学们怀着激动的心情开启泉州文化之旅。
第一站,同学们参观了由江泽民主席亲自题匾的中国闽台博物馆,这里也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是反映祖国大陆与宝岛台湾历史关系的国家级专题博物馆,主题馆通过闽台“五缘”关系,分七个部分设计布展,全面展示了海峡两岸在地域、血缘、文化、建制沿革、商贸往来、宗教信仰和民俗风情等方面的历史关系,全方位地展示了福建与台湾深厚的历史关系,同学们认真的参观了整个主题展厅,了解到各个历史时期两地关系的发展与变化,感受到了闽台之间的历久弥深的历史感情。
一位同学坦言:闽台之间关系密切,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属于一个命运共同体,即使是在今天,依然保持着密切友好的文化、经济和人才交流。闽台两地人民在历史上同呼吸共命运,相互支持,共同抗击侵略者的精神鼓舞人心,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施琅从郑氏集团手中收回台湾的事迹让让人潮澎湃偶、木雕、竹木工艺等高超的民间艺术尤其让我着迷。
第二站,我们来到泉州钟楼,这个1934年由留英设计师设计建造的地标性建筑物,十字路口的泉州钟楼与东西塔、谯楼等成为古城独特的景色,我们行走在钟楼附近的中山路和西街,感受古城的历史气息和人文情怀,泉州老城区的古街巷,像一条条脉络,栖身于车水马龙的繁华之外,从历史深处延伸至今。漫步在旧馆驿古街巷那古朴的石材路面上,更让人回到了历久弥新的城市记忆中。
第三站,我们来到泉州海上交通博物史馆,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生动再现宋元时期,泉州刺桐港作为“东方第一大港”的繁荣与昌盛,其中石刻陈列分伊斯兰教、古基督教、印度教、摩尼教四个部分,向我们展示了泉州多元文化交融的成果,在这里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找到海上丝绸之路的轨迹,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还全方位的了解了泉州的宗教文化,有一种包容一切的气度,在这我们也看到了全世界大部分宗教的遗存,同学们有种身临其境下西洋的感觉,同时惊叹于古人的勤劳、智慧和勇敢。
下午参观结束,同学们乘动车返回厦门。一路上,同学们还沉浸在泉州古城深厚的历史积淀中,虽然略显疲惫,但仍然在车上兴高采烈的交流自己今天的所见所闻所感。大家都表示,返校之后要记录下自己泉州之行的思考和感悟。
泉州是闽南文化源头之一,是古代“东方第一大港”,曾在2013年当选为中国首个“东亚文化之都”,全球第一个“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也定址泉州,正如198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上考察团所说,这整个城市就是一个‘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面对泉州丰富的历史遗迹,我们不得不发出由衷的赞叹。党员们表示,这次活动的举办意义非凡,当我们置身于这样一个多元文化的中心,我们感受到自己渺小与无知,中国文化的博大与深厚,红色记忆的悠远与沉淀,作为即将走向国外传授汉语、传播中华文化的青年,他们此刻感觉到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