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上午,党的十八大在北京隆重召开,这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举世瞩目。为了庆祝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海外教育学院/国际学院周密安排,积极协调,分别组织学生代表在三个校区同时收看十八大开幕会直播,并召开专题座谈会学习领会胡锦涛总书记在开幕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部署近阶段形式多样的学习实践活动,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大精神的高潮。
统一部署,精心筹备
海外教育学院/国际学院学生目前有学生党员57人,分布在三个校区,为了让每名党员都参与到活动中来,学院党总支积极谋划,精心准备,首先根据学院学生党员的特点,在上个月先后成立了五个新的研究生、本科生党支部,把党支部建立在班级上,并要求每一名党员同志以全新的面貌迎接党的十八大的召开,认真领会十八大的精神。
为营造积极热烈的学习宣传氛围,学院在校本部办公楼、翔安校区学生宿舍、漳州校区办公室悬挂了“喜迎十八大,争创新业绩,实现新跨越”、“庆祝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国际学院再创佳绩”等横幅、标语,并在学院宣传栏和学院网站开辟专栏,发布十八大的最新动态和相关新闻。学院精心布置各个会场,专设大屏幕设备进行现场直播,方便师生代表收看十八大开幕会。
学生代表共聚,认真聆听报告
在分别集中观看直播期间,在学院五楼会议室、翔安校区一号楼C202、漳州校区宾馆213室三个会场的学生们认真聆听胡锦涛总书记的报告,不少党员同志亲笔记下开幕会报告的要点。当开幕会会场响起掌声的时候,不少同学同样心潮澎湃;当总书记提到科学发展观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时,大家都不时点头表示赞同和拥护;当总书记谈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时,在座的全体同学们都对这一目标充满了憧憬和期待。开幕会报告持续了一个半小时,大家始终沉浸在大会的报告之中,精神振奋,备受鼓舞。
学生党员座谈,献上精彩发言
胡锦涛总书记报告完毕后,学院学生代表在三个会场紧接着进行了座谈。在座谈会上,学院党支部书记对报告进行了解读,同学们也纷纷发表各自对报告的领会。
学院研究生、本科生代表就报告中提出的就业问题、青年思想道德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发表了个人的看法。大家一致认同,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将十八大精神贯彻落实到具体工作、具体岗位、具体行动中去,学以致用,用以促学,“立德,树人”,加强素质教育,把握机遇,与时俱进,激情饱满,扎实工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其中,海外教育学院研究生郭文燕同学表示作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研究生,我们承担这传播汉语和中国文化的责任。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努力全面提升自己的各项素质,更要争做汉语国际教育志愿者,出国推广我们的汉语和优秀的中华文化,为汉语国际推广和国家软实力的提升做出自己的贡献。姜江同学表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复兴,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国家领土的完整,神舟上天蛟龙入海,国家的强盛离不开党的领导,相信更辉煌的历史将从十八大开始。胡荣、辛婷等同学表示党和国家的团结、进步是我们学习、成长、工作和生活的有力支撑和后盾,尤其对于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学习钻研的动力之一来源于国际上对学习汉语的需求,只有国家的强大以及国际交流的增强,才能促使汉语在世界上越来越被需要,而这样,对外汉语专业所担负的重任也越来越鲜明,大家学习、工作的动力也将越来越强。相信在十八大精神的鼓舞下,我们党和国家在各方面一定会登上更高的新台阶,作为当代大学生,他们也将继续努力,不辱使命。
作为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党员,杨志娟我深切体会到只有全面贯彻党的农村各项则侧,让中央的惠民政策落到实处,保证粮食安全和农村的稳定,才能真正给农民带来实际利益,维护农民的权益,从而改善农民的整体生活水平,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和和谐社会的建设。
国际学院蔡昆濠同学表示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如今在党中央的民主决策下,正在为了民生努力,为了国家繁荣富强努力。而陈湘依同学认为八大的召开,象征着我们国家辉煌的未来。陈洪佳彦也认为十八大的召开坚定了中国共产党继续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同时也坚定了人民的信心,加强了人民群众的民族自豪感。何银伟同学祝愿在党成立100周年时能够实现全面小康,缩小贫富差距,推进乡村的城市进程,合理分配社会资源,让更多人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
留学生代表观看,积极发表感想
学院宣传中心还采访了到会的留学生代表们。韦春子(Chunzi Wei Hendriksen)同学来自加拿大,是学院2012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硕士生。她在加拿大生活了20多年,从事汉语教学工作。作为加拿大籍华裔,她说,在海外更能体会到爱国的情感,海外华人都很关切祖国的发展,以祖国的发展强大为荣。十八大开幕会的直播让他们能够及时了解祖国的发展现状和未来方向,她希望毕业后在加拿大继续从事汉语教育工作。
何俊梁(KAZDENEK CHMEL)同学来自捷克,是学院2012级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生。他表示,很高兴能够观看十八大开幕会直播,作为一个已经在中国学习四年汉语的外国学生,平时就有看报纸了解中国时事新闻的习惯。此次大会,他尤其关注教育改革方面的新政策。希望在未来几年,不管是国内教育或者汉语国际化教育,除了学术性以外,都可以进一步提倡教学以人为本,让学生走出课堂,增加社会活动和实践,使得教育能够进一步为社会服务。
李想(JORDAN SPENCER BASS)同学来自美国,是学院2011级经贸汉语专业本科生。他来中国已经两年多了,去过西安、北京、上海、青岛、广州、深圳、延安等多个城市,去年来到厦大学习经贸汉语。他说,中国在各个领域的发展计划都很完善,发展速度很快。中国的科学技术一直在进步,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也都越来越好。李想今年参加了“汉语桥”在华留学生汉语大赛时获得佳绩,进入决赛前15强。在学习汉语的问题上,他说正是因为喜欢所以学习,中国文化的多样性是他最感兴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