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至29日期间,国家汉办“2012汉语桥-土耳其中学生夏令营”在厦门大学举行。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为土耳其师生精心准备了汉语课、文化技能课、文化之旅、走访中国家庭等课上课下一系列丰富的活动。活动的成功举办受到了土耳其师生的热烈欢迎,加深了中土学生的相互了解和交流,促进了中土两国友好往来,更推动了汉语国际推广和中华优秀文化的国际传播。
在活动筹备和举办期间,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党总支本着服务好全球孔子学院、推动汉语国际推广工作的精神,确立“以创先争优为抓手,凝神聚力共促中华文化国际推广”的主题为工作基调,结合学院各党支部的优势,充分发挥海外教育学院行政党支部、教工党支部和汉语国际推广南方基地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以及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凝神聚力、分工明确、互通有无、各施所长,积极做好相关团组的组织、接待以及教学、宣传等工作,形成了党总支书记亲自带头,各党支部书记齐抓共管,全体党员通力合作的工作格局,取得了夏令营活动的圆满成功,中新社等全国各大媒体争相报道转,获得了国家汉办的高度肯定和土耳其师生的良好赞誉。
行政党支部精心筹划,活动安排精彩纷呈
此次夏令营在厦期间,活动启动仪式、为期三天的中土文化展、以及夏令营走进中国家庭、开展闽南文化之旅、与厦门科技中学学生联谊等活动,均由学院行政党支部牵头,南方基地党支部协助。期间,为活跃启动仪式现场气氛,让土耳其学生感受多彩的中华文化,工作人员做足了充分准备,为现场观众提供了中土美食免费品尝、纪念品免费赠送,并现场演奏中国民乐,生动展示了中土两国风俗人情、美食文化、传统服饰、民族器乐等。同时,现场还设立三大主题展板,详细介绍土耳其的国情风貌,并展示我校国际化进程与我校汉语国际推广的成果。此外,中土学生文化交流与座谈、“土耳其之夜”文艺晚会都凝聚了学院行政党支部和南方基地党支部党员的大量心血。
在中式住家体验的活动中,党员积极发挥带头作用,顶着炎炎烈日和端午的滚滚热浪,分批带领土耳其学生走进中国普通人家,让学生们体验中华茶文化、民间美食文化和家居文化。在闽南文化之旅活动中,土耳其学生们在党员志愿者“导游”的带领下走访了南普陀、鼓浪屿、湖里山炮台等著名景点,见识了佛教寺庙建筑的雄伟宏丽与庄严肃穆,鼓浪屿的万国建筑和琴岛文化以及胡里山炮台的滨海风光与厚重历史。在与厦门市科技中学的联谊中,土耳其学生们感受到了中国同龄伙伴们的热情。党员们还组织土耳其学生和科技中学学生展开一场中土中学生足球联谊比赛,活动促进了中土学生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教工党支部传道授业,课程结构丰富多彩
海外教育学院教工党支部则负责为夏令营学生上课,为其开设了汉语、书法、剪纸、文化讲座等丰富多彩的课程,其中党员老师发挥了重要作用。汉语课堂上,老师们认真地讲解,学员们认真地跟读,仔细地记录。剪纸课堂上,学员们见识了老师们如何用一把剪刀一张纸剪出一朵花、一座房子、一个家园。书法课上,形象生动的甲骨文让学员们兴致倍增,横、竖、撇、捺一笔一划构成的方方正正的汉字更是让学员们惊叹不已。墨香芬芳,学员们尝试着在宣纸上写下汉字,虽然只是初试,然而他们对中国文化的着迷与热爱却早已跃然纸上。适逢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教工党支部的夏国香老师为学员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端午文化讲座。
南方基地党支部出谋划策,宣传到位推广快
夏令营活动举办期间,南方基地党支部党员提前准备、积极筹划、主动联络、全面协调,认真做好活动的宣传推广工作。6月19日开始,各大媒体纷纷报道此次夏令营活动,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新闻网、国际在线、新民网、搜狐、华龙网、厦门日报、扬子晚报网等各大网络媒体相继转载报道。此外,南方基地党支部党员放弃周末休息时间,紧跟土耳其学生的夏令营行程,全程拍摄了此次活动,并加班加点制作剪辑了精彩的视频短片,配以脚本、音乐,为土耳其学员留下他们在厦门的一个个精彩瞬间。
党总支整合机构优势资源,创先争优出特色
在学院党总支的领导下,此次夏令营活动取得了巨大成功,这充分展现了海外教育学院行政党支部专业化、教工党支部知识化、南方基地党支部年轻化的优势,突显了各支部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继土耳其学生夏令营之后,我院在七月份还相继接待了英国卡迪夫孔子学院短期游学团、2012汉语桥-美国高中生夏令营、2012国外本土汉语教师教材培训班、亚美尼亚埃里温布留索夫孔子学院短期游学团、德国特里尔大学孔子学院短期游学团、法国西巴黎第十大学孔子学院短期游学团等六个短期班,均取得了良好效果。这是我院党总支根据 “一套领导班子、三个组织机构”的单位特征,着力整合学院各党支部的优势资源,充分调动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在工作实践中创先争优所取得的又一成果。
为积极推动汉语国际推广与中华优秀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传播,学院党总支秉承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结合学校长期以来注重海外华文教育和汉语国际推广的学科传统,始终把传播中华优秀文化作为服务国家文化软实力战略的重要责任和使命,紧密结合文化软实力提升与孔子学院事业发展需求,以创先争优为抓手,凝神聚力,为推动汉语国际推广和中华文化世界传播做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