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厦门鹭风报专门刊登院原党支部书记白蓝事迹,讲述白蓝老师不平凡的人生。全文如下:
动荡世界,赋予了白蓝不平凡的人生。从被日军抓去当苦力、目睹亲人遭日军迫害,到加入地下党,与战友们共生死,再到教书育人、培养新一代……白蓝的一生,犹如一本革命故事书。
1942年,因国民党军队的不抵抗政策,连江沦陷。入侵的日军烧杀掠夺奸淫,无恶不作。年仅14岁的白蓝,被日军抓去做扛木材的苦力。一次扛木材的途中,他趁日军不注意的时候,越过两丈的高墙成功逃脱。抗战胜利了,白蓝却失去了家园和亲人。
19岁的白蓝考进省福州一中高中部,并成为Fire班的班长。当时,Fire班也有不少地下党员,白蓝就是其中的一位。高三下学期,为全身心投入地下党工作,白蓝将班长职务交给女同学杜聿生。白蓝回忆到:有次,学生和福州汽车站(属国民党管辖)的工作人员发生冲突被捕。全市十几所学校的学生和市里的百姓集体响应,罢课、游行示威,要求国民党放人。当时的福建省教育厅厅长梁龙光先生(又名梁披云)采用“明批暗保”的方式,表面上批评“闹事”的学生,实际上是起了保驾护航的作用,成功帮助这帮学生解脱指责。时隔60多年,白蓝仍记忆犹深,从内心深处感谢已故的梁老先生。
1949年,白蓝投笔从戎参军入伍,并于当年8月17日随红军第31军政治部直抵厦门到外围,参加漳厦战役,亲历了红旗插上鹭岛的全过程。白蓝介绍,当时第31军奉命由鼓浪屿至石湖山段登陆突破,攻占鼓浪屿,会同第29军攻占厦门岛。但10月14日天公不作美,给作战带来了巨大困难,战争惨烈。但战士们不畏艰难,用身体替战友挡子弹、捆着炸药包冲锋,抱着与敌人同归于尽的决心,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终于将红旗插在了鹭岛上。白蓝在这次战役中立了三等功。
新中国成立后,白蓝积极响应科教兴国的号召,投身到文教事业中。他先后担任第31军三位首长的文化教员,后又在第31军某团任理论教员、宣传(兼新闻)干事、宣传股副股长。1979年10月因公伤转业,先后任中共厦门大学历史系副书记、南洋研究院直属党支书、函授学员(现海外教育学院)直属党支书。世易时移,大学的政工干部工作让白蓝意识到自己与时代要求的差距,尤其是一封英文信给了白蓝很大刺激,促使已51岁的白蓝下定学好英语的决心。1980年至1984年四年间,白蓝以优异的成绩顺利完成英语初、中级。白蓝说:“我是从一个‘土八路’到英语通的。”
如今年过八旬的白蓝,仍笔耕不辍,用文字记下那些战火纷飞、白色恐怖笼罩下的日子,缅怀那些出生入死的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