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邓军,1978年出生,安徽全椒人,博士,先后就读于国防科技大学、厦门大学、日本名古屋大学,现为厦门大学国际中文教育学院/海外教育学院副教授。2000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13年起任职于厦门大学孔子学院专职教师,曾先后赴任厦门大学共建泰国皇太后大学孔子学院、土耳其中东技术大学孔子学院,目前外派尼日利亚纳姆迪·阿齐克韦大学工作。2021年被授予“厦门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一、一份兼职结缘国际中文教育
邓军老师早在2005年厦门大学读研期间首次接触国际中文教育工作,他笑谈自己也没想到这份海外教育学院的兼职汉语教师工作会带他找到毕生的事业追求,因为这次兼职经历,2006年他报名并被选为厦门大学第一批汉语教师志愿者派往我校第一所共建孔子学院,即泰国皇太后大学孔子学院,任教一年后回国。此后,邓军继续求学,赴名古屋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学习期间他获悉厦大招聘孔子学院专职教师,得知这一求职机会,他第一时间积极申请,并有幸入选,顺利成为一名专职教师。入职后,邓军老师与每一位厦门大学孔子学院专职教师一样,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中文传播的民间使者,开启了不断再出发的独特人生历程。

厦门大学共建泰国皇太后大学孔院的第一批厦大人全家福(2016年中秋节在清莱)
二、走进土耳其总理府和总统府上好汉语课
在2017年至2019年期间,邓军外派至土耳其中东技术大学孔子学院的工作。中东技术大学在土耳其乃至于在中东地区都是在学术声誉很高的高校,相当于土耳其的“清华大学”。孔子学院的中文课是属于学校现代语言教学部的全校公共选修课和学分课。
在时任孔子学院中方院长杜云的协调和安排下,邓军连续担任了土耳其总理府和总统府内的公务员汉语班的授课教师。杜云院长曾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谈到:“汉语课筹办过程十分顺利,土方对开设汉语课堂非常支持,主动提供授课场地,还帮助进行宣传推广。”由于日常工作繁忙,汉语课被安排在中午休息时间进行。但这并未消减大家学习的热情和认真的态度,很多学员一忙完上午的工作便夹着笔记本赶来上课,午饭只能靠现场提供的小点心简单充饥。尽管工作忙碌,但想到责任在肩,邓军老师总是精心准备,上好每一堂汉语课。

土耳其 总理府公务员汉语班 授课
三、组织公益活动展现中国文化
在2017、2018年,邓军曾负责组织由华为公司和土耳其家庭福利和劳工部联合举行的土耳其儿童中国文化体验公益夏令营活动,这是面向土耳其福利机构中的小学生的慈善公益活动。活动带领孩子们学习汉语对话,练习中国书法、剪纸和武术等,为暑期生活增添了独特的中国文化记忆。中国驻土耳其大使馆文化参赞朱自浩曾评价这一活动:夏令营体现了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也凝聚着孔子学院老师的辛勤付出,将成为孩子们了解中国文化的开端。活动的筹备和举办正值盛夏炎热,由于学员年龄小,组织工作时间跨度大、要求高、内容相当繁琐,但邓军老师谈到,“在跟这些缺乏家庭关爱的孩子们的相处过程中,我真正感受到了一种被需要和被信赖的感觉,时间虽短,却发生了许多让人深受触动的事件,自己在心灵上也经历了一次次洗礼和净化,对生活和生命有更多的认识和反省。”
四、开展教研室工作有声有色
2019年回国后,邓军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承担了支部和教研室等多方面的工作任务。新冠疫情发生后,作为教研室主任,他带领全体国内孔院专职教师启动线上模式,从微信群聊、腾讯会议到钉钉,迅速学习适应新方式,保证了教研室活动如期开展,完成2020年首批孔子学院总部赴泰国、非洲国家 汉语教师志愿者岗前线上培训任务,实现了疫情期间的“停课不停学、不停教”;围绕汉语教材的编写、归国教师任教经验的分享、专题研究报告等主题,定期开展教研活动,确保了《笃行中文》教材编写和远程教学工作的圆满完成。
五、奔赴尼日利亚播撒国际中文教育的种子
由于疫情,邓军老师早已担负起外派尼日利亚工作任务。自2020年9月就开始通过网课形式承担了阿齐克韦大学孔院HSK4级汉语班的授课,由于中尼的时差,为保证尼日利亚同学的学习效果,邓老师的网课课程时间安排在了晚间21:00至23:30,学生有60多人。下课后学生们都很积极的提问和交流,课程总是不能准时结束,上课进入状态后,课后也很难一下从上课的状态中抽离出来,常常课后很难入睡,在中国过上了尼日利亚作息。

尼日利亚孔子学院书法课
今年9月,邓军老师已外派尼日利亚阿齐克韦大学孔院任教。当地对中文学习的热度很高,学生来自社会各阶层,尼日利亚中国文化中心开设了HSK1级到HSK5级共5个班,一个班1周有4个小时的课,工作量相对较大。考虑学生们时间安排的方便,中心的汉语课主要集中在早晨和傍晚的时间段。除了课程外,邓老师也负责组织中心的各类线下文化活动。在尼日利亚,除了适应工作环境变动外,更要克服物质条件和医疗条件薄弱等诸多困难,几乎每天都要面对停电、断网。邓老师说: “尽管有不少非洲工作和生活所特有的困难和不易,想起学生们对汉语对中国文化那股强烈的热情,想起领导和同事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想起在阿奇克韦大学孔子学院始终坚守艰苦地区的伙伴们,这些就又都显得微不足道了。”
在2021年获得“优秀共产党员”这一荣誉后,邓军谈到,“面对“优秀共产党员”这一殊荣,除了感到莫大的激动和光荣之外,更有惭愧和不安。与专职教师队伍中许多恪尽职守、默默奉献的同事们相比,自己深深觉得做得还远远不够。由于职业外派的特殊性,自己对年迈的父母无法陪伴左右,只好通过视频电话弥补亏欠。许多专职教师要承受与爱人、孩子离别之苦。在异国他乡远离父母亲人、远离祖国的日子里,每一位专职教师都有委屈、辛苦和不放弃的艰难时刻。尽管有艰辛和挑战,但自己是幸福的,因为可以从事一份自己感兴趣的职业。特别是今年《习近平致厦门大学建校100周年的贺信》中看到厦门大学为“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作出了积极贡献”的文字时,作为厦门大学国际中文教育学院的一名教师,更是倍感光荣,深受鼓舞。”
在大家的印象中,邓军老师始终温文尔雅,为人谦逊,脸上总是挂着微笑,他不大愿意谈自己工作的辛苦和付出,提到工作的难处,他总会说其他同事更难,更不易,做的是本职工作并没什么特别的。正是有许许多多像邓军这样的专职教师才撑起了国际中文教育事业的一片天,他们始终牢记作为孔子学院专职教师的初心,矢志不渝,坚决服从事业发展大局的要求,去到最需要的地方。此刻,邓军老师与每一位外派海外的专职教师一样,在异国他乡的三尺讲台承担起国际中文教育事业的一份责任,他们的坚守正是共产党员坚定信念的生动写照,他们数年如一日的行动和坚持,是大家学习的榜样。
(文/李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