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科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科研 -> 科学研究 -> 正文

第二百三十七期学术沙龙线上开讲,郭建花老师讲解《中国成语典故与植物》

时间:2021-10-22 作者: 点击:

 

20211021日晚,厦门大学国际中文教育学院/海外教育学院第二百三十七期学术沙龙借助腾讯会议平台在线上举行。本期学术沙龙有幸邀请到郭建花老师,为大家讲解《中国成语典故与植物》。

讲座开始后,郭建花老师首先介绍了植物成语的概况。首先是植物成语的数量:在三万多条成语中,有八百多条以特定的植物为组成内容,共使用120种植物。比较常见的有桃、柳、李、兰、竹、桑等。其次是植物成语的分类:含有植物的成语可分为实指植物成语,如“李代桃僵”;还有虚指植物成语,如“百花齐放”。

     接着,郭建花老师为大家详细介绍了植物成语的来源。郭老师提到,植物成语大多来源于诗词歌赋、史书、诸子百家和历代小说等。如成语“手如柔荑”出自《诗经》,“不食周粟”来源于《史记》,“岁寒松柏”来源于《论语》,“指桑骂槐”来源于《红楼梦》。

     随后,郭建花老师为大家讲解了植物的生态特征、形态特征与成语的关系。郭老师提到,人们根据植物的生态特征赋予了植物成语含义,例如由荆、棘的生态特征衍生出了成语“荆棘丛生”、“披荆斩棘”。郭老师又以葛藤与飞蓬的例子,讲到古人观察到植物的特殊形态,应用到语汇中表达特别意涵,如成语“攀藤附葛”“首如飞蓬”等等。

最后,郭建花老师讲解了植物的用途与植物成语的关系。常见的经济林木,桑、樟、槐、榆也经常出现在成语中,如“指桑骂槐”、“桑榆暮景”等。郭老师还提到,古人相沿成习所产生的植物特殊意涵或信仰,在成语的形成过程中亦有其重要性。如成语“黄花晚节”代表晚节高尚;“明日黄花”比喻过时的事物。

在讲座的最后,郭建花老师给大家推荐了一些有关植物成语的书目,如《草木情缘: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植物世界》《成语典故植物图鉴》等,鼓励有兴趣的同学进行深入阅读与研究。

郭建花老师的讲解生动有趣,深入浅出,为大家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讲座。相信通过本次学术沙龙,同学们对中国成语典故与植物有了更为清晰和深刻的认识。本次学术沙龙在同学们的感谢弹幕中圆满结束。

 

                                                  /文:付艺伟

友情链接

中国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新店镇翔安南路厦门大学翔安校区坤銮楼(主楼群二号楼) 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 361102

电子邮件:oec@xmu.edu.cn(招生) oecbgs@xmu.edu.cn(办公室) 网站:http://oec.xmu.edu.cn/

电话: +86 (0)592 2186211 传真: +86 (0)592 2093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