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科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科研 -> 科学研究 -> 正文

第二百三十六期学术沙龙云上共享,张姜知老师细解《文献综述写作》

时间:2021-10-08 作者: 点击:

107日晚,厦门大学国际中文教育学院/海外教育学院第二百三十六期学术沙龙通过腾讯会议平台顺利举行。本次沙龙荣幸地邀请到我院张姜知副教授张老师为同学们带来《文献综述写作》的知识分享。

沙龙一开始,张老师表示,做文献综述就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做研究。关于我们要做文献综述的原因,张老师认为最重要的目的是帮助我们“把握学术动态,找准研究点”,其次,通过做文献综述的过程,我们可以实现读写互动,增强阅读动力。再次,做文献综述是论文规范的需要,其本身也可以在学术期刊上进行发表。

接着,张老师简单地向我们说明了论文写作的一般范式。首先,论文以引言为开端,用朴素的现象或观点引出问题,交代本文的研究目标。然后,进行前人相关研究评述,即文献综述的阶段,随后,再通过交代本文怎么做、正文论证、结语三个阶段,即可完成一篇论文。

随后,张老师向我们阐述了文献综述写作的三个核心原则。首先要求我们紧密围绕题目,只有在前人相关研究太少的情况下,才适当放宽综述的范围。其次要以问题为纲,学者为目,最后要求我们放慢速度,看文章不要急,先慢后快,先深后广

接着,张老师又向我们说明了两种文献综述的类型,一种是依托于单篇论文,长度只有一页左右,甚至只有一段的文献综述。另一种是我们更常接触的学术专著的文献综述,这种文献综述可以单篇发表,大概在0.4~1.5万字。

为了帮助大家理解文献综述,张老师还进行了生动的举例。“不好的文献综述:以人为纲,像读书笔记。”这种文献综述只是将前人的观点进行了堆砌,不值得学习。我们要做的是以观点为纲,先介绍观点,随后进行介绍与评述,提出自己的观点。而还有的文献综述盲目铺排了大量定义,写成了绪论,这种也是不好的文献综述。

在问答环节,针对张雯钰同学提出的“完成一篇文献综述一般需要看多少论文合适,是否是越多越好”的问题、陈正存同学提出的“如何判断论文是否值得看”的问题,张老师表示,在能力范围内阅读更多的论文对写好文献综述有一定的帮助,但如果所研究问题的相关研究数量过多,就要精简时间看核心期刊和引用度高的论文。而针对吕怡溪同学提出的“如何找到相关信息匮乏的研究对象”问题,张老师以研究自身举例,提出通过搜索研究对象具体的特征或信息的方式,可以帮助我们寻找到更多有价值的文献资料。

通过这场学术沙龙,同学们收获了大量关于文献综述的相关知识,张老师的耐心作答也为我们将来的论文写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在大家的意犹未尽中,本次学术沙龙迎来了圆满的结束。


/文 栾晓雯


友情链接

中国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新店镇翔安南路厦门大学翔安校区坤銮楼(主楼群二号楼) 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 361102

电子邮件:oec@xmu.edu.cn(招生) oecbgs@xmu.edu.cn(办公室) 网站:http://oec.xmu.edu.cn/

电话: +86 (0)592 2186211 传真: +86 (0)592 2093346